2021年5月14日杭州师范大学徐利文教授学术报告
官能化手性硅烷的高效合成与转化
报告摘要:
硅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元素资源之一,但自然界中还没有发现含硅-碳键的天然有机硅化合物,主要还是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于地壳。自二战以来,有机硅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相对于碳主导的有机化学来说,具应用价值的有机硅化合物结构种类较少,可配位的空 d轨道使之常表现出与碳不同的类金属性质,特别是 Si-C键等低活性化学键难以被断裂或发生转化反应,可适用于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硅烷的催化剂更是较为匮乏。近年来,徐利文课题组从新骨架手性配体的创制与结构优化出发,探索了手性配体主导的不对称催化硅-氢键活化与硅-碳键的断裂及其转化反应,并合理利用硅元素的反应特性或其立体排斥力实现了精密调控不对称催化反应途径或手性增效作用,发展了一系列涉硅化学键的成键/断键新反应。本报告中将展示其课题组近 5年来在硅手性中心的催化构建、手性硅烷的催化合成以及硅介导的手性合成新反应及其硅基团的精准调控效应等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徐利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任助理)、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科研团队负责人)从事研究工作,期间还先后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及东京大学(JSPS学者)从事合作研究工作,近年来还先后被遴选为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师大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及有机硅化学、均相催化及有机硅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 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迄今已在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学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50余篇,并已被引用超 3000次(H因子为 29);近年来已获得国内外科技成果奖励 5项,包括 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及 1项德国的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国际学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