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化学研究所刘陵岗研究员学术报告

微弱分子间作用力

主题
微弱分子间作用力
活动地址
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3讲学厅
活动时间
-

报告摘要:

离子液体完全由带电荷离子组成。具有特别的物理性质,足以影响到化合物的形成、以及晶体的成长。在少量离子液体[BEIm]X (= 1-丁基-3-乙基-咪唑 卤化物)存在下,我们进行了以CHCl3 为溶剂,从反应物MX2和bpy来合成配位化合物 (bpy)MX2 (M = Pt, Pd; X = Br; bpy = 2,2′-联吡啶)的反应,看似平常,其实不然。 事实上, CHCl3 、PtBr2 和[BEIm]Br所形成的混合液,是在CHCl3溶剂中,分散着极多微小的[BEIm]Br聚集,让PtBr2 配位式高分子溶解在微小的[BEIm]Br聚集里面,而非溶解在CHCl3中。互相链接的PtBr2 单元中,Pt–Br键结不停的从端末Pt–Br键结型态,转换成桥式Pt–Br键结型态,甚或转换成为Br离子型态。是个非常动态的系统。 实验得到了新颖的、动力学控制的产物,结果相当出人意料之外,产物之一为前人未曾发现的(bpy)PtIIBr2 堆栈异构晶形。同批次实验,另外得到了产物之二(bpy)PtIVBr4 的结晶构造。还有产物之三及产物之四。比对路径中微弱分子间的作用力,我们相信「extrusion of polybromoplatinate step 」对产物分流非常的重要。

 

摘要

 

报告人简介:

刘陵岗,1978年获得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博士学位,专长无机化学及结晶学。曾经在德国马蒲煤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一年。1979年返回出生地台湾,开始任职于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化学研究所,主持其中构造化学研究室工作37年,于2016年届龄退休。在其于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任职中间,曾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美国马里兰大学、及法国波尔多大学访问客座。刘陵岗的研究旨趣在无机化学, 尤其在对离子液体的合成和特性研究上面。对化学界的服务上, 曾经是在台北的中国化学会秘书长 12年。他退休之后, 目前 担任 18 届亚洲化学会秘书长

学习与工作经历如下:

B. S., 1972, 台湾大学;

Ph. D., 1978,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

马蒲博士后, 1978-1979, 德国马蒲煤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79-1985, Academia Sinica“中央研究院;

合聘副教授, 1981-1985, 台湾大学;

研究员, 1986-2016,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合聘教授, 1986-2016, 台湾大学;

访问学者, 1986-1987,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

访问教授, 1992-1993, 美国马里兰大学;

访问教授, 2000, 法国波尔多大学;

秘书长 , 2003-2014, 在台北中国化学会

执行委员, 2013- , 亚洲化学会联盟

候任秘书长 , 2018- , 亚洲化学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