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 君子雅量——访81级校友吴海儒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2011年8月5日,“寻访中大校友的足迹”来到位于府前路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在这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81级化学院的师兄,现任广州市政府政务公开处处长校友。
        在见到吴校友之前,我们见到了几位正在暑期实习的中大同学。从他们对吴校友的描述中,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位和蔼可亲,胸怀宽广,注重饮茶养生的校友的形象。随后吴海儒校友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友好地请我们就座饮茶,并邀请两位实习生也一起参与到本次采访过程中,听他说起自己的故事。
 

  敢于挑战 脚踏实地

        在海口长大的吴海儒师兄在上大学之前对数理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攻克各种难题,体会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勇于挑战难题的习惯不但使师兄在理科方面成绩突出,也使其培养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当时家乡的条件不好,没有太多的学习资源,班上需要靠传阅书籍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但师兄仍是脚踏实地潜心求学,在高考时轻松考入中大,因缘巧合来到化学系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据师兄说,他在高考完立刻袖子一卷,在家干农活,出去修公路,直到中大的录取通知书久经周折传到自己手上,方知自己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山大学。讲到这里,透过师兄脸上浮现的神色,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那个踏实质朴的青年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工作的情景。现在听来,这一份淳朴的热爱生活之心实在难能可贵。
 

经纬纵横 书生意气

        忆起在中大的4年经历,师兄神采飞扬,侃侃而谈。他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当时在学校参加的一系列活动。吴海儒师兄当时时一名出色的合唱队队员,并且也参加了众多的体育活动。当年与同学一起在露天看电影、上大课的难忘经历与班级活动时人心齐聚的场景如今历历在目。我们从中深深地以感受到了当时大学生们积极向上的风貌及相互之间浓浓的情谊。
        吴师兄上大学时有广阅书籍的良好习惯。他尤其喜欢阅读哲学名著,师兄向我们推荐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套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汉译哲学名著。他认为,阅读哲学书籍,特别是原著,可以很好地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哲学思辩的思想,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认真思考的精神。中大校训有言“慎思明辨”,大概便是如此。吴海儒师兄坦陈,阅读哲学名著给他的影响是深远的,让他收益匪浅。师兄的这个良好习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好专业课固然重要,但要培养这种思想的方法,达到一通百通,则需要一种哲学的思维,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学子较为缺乏的。
        在这方面,师兄给广大化院学子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师兄说,在大学期间应该顺其自然,做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戒骄戒躁。同时在校期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积累。首先是通过博览群书,达到知识的积累。这里的看书不但需要看懂、想通,还要记牢,才能将知识充分地为我所用。第二时要积累阅历,可以通过工作与多去一些地方来实现。第三是要动手做事,不但要注重经验的积累,也要尤其注意错的地方,并且思考予以改进。第四是要多动脑筋,使思维开阔,大脑灵活。
        可以说,师兄的建议浓缩了他的个人经历与对人生的感触。在我们采访期间,师兄不断地强调“积累”,只有通过积累,才能真正地丰富自己的内涵,给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天高海阔 德广量宏

        大学毕业之际,师兄留在了广州,作为选调生在基层党委工作,历任街道团委副书记、街道工厂副厂长,之后由于成绩突出,平调市政府办公厅,从事上下协调的工作,直至今日,师兄作为广州市政府政务公开处处长,可以说职业生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回忆起之前工作时的经历,师兄坦陈工作累、工资低,但自己并无怨言。而是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思考改进工作上的问题,同时协调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达到内部的齐心合力。在初次进入广州市政府工作时,师兄从事的是辅助决策、双向沟通的工作。他通过调研来了解问题,找对关节,了解双向的需求。并且通过协助领导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信任。“不要怕苦怕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很多工作是在8小时之外的”,师兄说道。
        师兄指出,工作的心态非常重要。首先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面对工作上可能出现的矛盾,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计较得失与不平衡的关系,而是要以全景式眼光,脚踏实地地工作。在工作之中,人际关系的维持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要,应该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对别人尽量理解、宽容,与人便利。在别人与自己存在矛盾时,应多做自我检讨。“日久见人心”,师兄以这句老话赠与我们。鼓励我们要有容人之量,同时有自省之心,以100%的真诚做好自己的工作。
        正是因为师兄保持着乐观、宽容的工作心态,而且采取了正确快速的工作方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得到领导的认可。师兄的这份建议对我们即将走入社会,走入职场的08级毕业生来说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博爱之心 校友情怀

        采访接近尾声,师兄也对校友寻访活动予以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师兄觉得,校友寻访应该真正实现纽带作用,成为联系校友与母校的桥梁。同时,母校也应该对校友更多地关爱,形成固定的制度来安排、照顾一些家庭困难的校友,通过子女入学优惠等方式,将中大的精神进一步传承与发扬。这一点具有人文关怀的建议让我们非常感动。的确,我们不但鼓励校友们乌鸟反哺继续关注、支持母校,反过来,母校也应该继续关爱已经走出校门的校友们。如果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那么中大的精神必然会鼓舞所有的中大人。中山大学也会因此在所有校友心中建起心灵的港湾。
        采访结束,我们与吴海儒校友合影留念。在走出市政府的时候,我们回身凝望。师兄的话语犹在耳畔,而我们也将不负师兄的期望,传承化院精神,继续勇敢前行。

博观约取 君子雅量——访81级校友吴海儒

 

博观约取 君子雅量——访81级校友吴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