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王之交,琴瑟相知——访60届校友王海华教授
初见,温暖入心
在丰盛堂楼前接到王海华教授时,刚好是上午9:50,而我们跟王教授约好开始访谈的时间是10:00。见到我们后,72岁的王老教授立即展开温暖的笑颜,热情地张开他的手与我们的手紧紧相握!王教授虽说已是72岁高龄,身体却依旧轻便,看起来似只有五、六十左右。在丰盛堂A203会客室坐下后,王教授便拿出他精心准备的一份关于“养身保健”的材料送予我们,他说,希望我们能吸取一些中国传统的老中医知识,防患于未然。
而本次的采访便在老人温暖与慈爱的笑容下进行,两个小时下来,王教授娓娓诉说着其与林尚安院士的多年来的合作、他们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在科研和教学上种种相同和不同的坚持,语气不乏幽默,访谈期间,笑声时时充盈于室。

王海华校友生动地讲述当年的回忆
谈笑间,温情呈现
谈起林院士时,王教授一直不离口的是:“我是他最好的伙伴”,“我跟他合作算是最久也是最好的了”,王教授时时都强调着他与林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样真挚的感情令我们向往不已。讲起与林院士之间的交往时,王教授言语真挚、毫无保留。他缓缓地说起当年他们是如何一齐坚持“一切跟党走”的号召,如何将爱国之情渗透入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也说起林先生不太合群的个性,含笑说着只有自己才能与先生合作得这么好。
当被问到“林老师在受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是波折重重还是水到渠成”这一问题时,王教授坦诚说道:“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林老师在高分子学科上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的成就都是国内是少有的,林老师的水平真的很高。至于困难,其实林老师的压力在于获得院士称号后必须要出成果的问题上,毕竟当时林老师年纪也比较大了,跟年轻人比起来,也不再那么能拼了。当时,我也是帮了他许多的。”的确,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林院士在科研上是多么的优秀拔群,但年月总是不饶人,我们终究不能否认岁月的力量。感谢一直在林先生身边陪着先生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的人,若先生是那明月之光,他们则是和月光一般美好的璀璨星辉。
而说起林院士对待学生的要求时,王教授说道:“林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是很严格的,对于招进来的学生,除了考虑成绩,也会考虑有名师推荐的学生。”归纳起来,林院士对于其学生的要求向来十分严格,他自身在在治学方面亦十分严谨,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团队能这么优秀的原因。
在王教授口中,林院士对于中国国情,是十分关注的,先生还会常常将这份关注,蔓延至他身边的每个人。为了凸显先生的这个性格,王教授讲起先生的两件趣事: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王教授说先生常常要求学生读《人民日报》;化学理事会开会时,林院士则会要求与会人员观看中央电视台。这两件趣事让在座的所有采访人员忍俊不禁,林院士果然很有个性!
作为林院士四十几年来长期的合作伙伴,王教授每每谈起与院士之间的合作事宜,熟悉得仿佛就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王海华教授工作时的照片
王教授对于和林院士合作项目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八五攻关项目”,据王教授所说,这是当时“最有钱”的项目了。说话间,王教授的嘴角高高扬起,还带着孩子气的得意,可爱至极,目光闪烁间,似乎又想起了那段与林院士一起并肩奋斗的时光。他们的奋斗与汗水,是永远值得我们瞻仰的璀璨光芒。
对于林尚安院士主编的教材:《高分子化学》,王教授则如此评价:“这本教材囊括了当时高分子研究的多个方面,是当时水平很高的教材。因为当时也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编书时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少”。
关于林院士为人方面,在王教授这边也得到许多一手资料。在王教授口中,林院士生活十分随意节俭,就算是出差,也只是手中挎着一个装着资料的环保袋罢了,十分朴素。平常待人时,十分礼貌客气,不会轻易与人深交,挚友数量并不多,而王教授就是其中一个。说到此时,王教授的笑容又深了些。对待事业,林院士无疑是敬业的代名词,王教授说,林院士几乎每天都会去实验室,即使年纪大了,也会坚持每天到实验室看一看。
当我们问到王教授对林先生的评价时,王教授语气庄重地说道:“林老师与许多研究高分子的许多前辈都有较好的关系;林老师不仅统率中大高分子研究所,还利用了这一平台,更好的发展了这一学科,显现出很强的科研与应用实力。”
在谈到与林院士交往中令其印象最深的事件时,王教授则说起了先生患病住院那一段时间的事情。在林院士第一次入院检查时,医生判诊为“脑出血”,不到几天,又下了病危通知书。王教授接到消息后十分激动,他觉得林院士的病不会这么简单。于是,王教授雷厉风行,通过各种方法要求医院的专家一齐为林院士会诊,的确,最后会诊的结果是“肿瘤”而非“脑出血”。改变判诊结果后再次细细治疗,终使林院士又能坐起来讲话、进食足足一年之久。
挥别,感动常留
两个小时的访谈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结束,观诸王教授的言谈不难发现,他总是以一种十分放松直率的心态将所有事实呈现于我们面前。他乐观而好交际,他正直却不得罪人,他对小辈爱护有加,他语重心长地要我们注意身体,多预防常保健,竟连私自珍藏的保健材料也从家中带出送予我们。感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道明的,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为之祈祷着,祝愿王教授健康安乐!
最后,以王教授写的一首诗作为结束,希望大家亦有所收获。
年过七十心有感,告之亲友勿见笑。
虽说人生天注定,祸福禄寿仍可期。
知书达礼勤追求,山鸡能成金凤凰。
忠孝仁爱天地宽,天下为公日月长。
人生苦短需珍惜,中华传承保安康。

王海华教授获奖照

海华校友与同学们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