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访87级博士校友徐迎宾先生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广州的夏天,烈日炎炎,与天气一样也激情四射的是校友寻访名师组的几位成员们。为了不迟到,组员们10点半就从学校出发,转乘了两次地铁、两次公交,下午145分到达华严寺站,离约定的2点半还有一点时间,正好可以去华严寺稍事休息。

 

徐迎宾先生是林尚安院士87级的博士生,专业范围:高分子材料。中共党员。现为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是5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能够有幸采访到林院士很器重并如此有成就的优秀弟子,工作小组的同学都做足了准备,通过网络报道、论文数据库等渠道事先了解徐师兄的经历与事迹,获知徐师兄是个朴实中隐隐带点书卷气息,温文尔雅、笑起来略带亲切,对事业十分执着,态度认真严谨的人。

 

215分,我们启程赶往约定地点,没走几分钟就看到“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标牌映入眼帘,更巧的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徐迎宾董事长正开车到达公司门口。寻访组员和徐师兄之间似乎已经相互认出对方,很有默契地一起走入他的办公室。徐师兄很热情地倒水,并招呼我们入座。于是,在徐师兄环境优美,舒适怡人的办公室中,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采访伊始,谈及当年为何从华南理工大学转到中山大学师从林院士高分子方向的博士生,徐师兄道出了其中缘由:一是当时华工高分子方向的博导只有一人;二是中大有高分子博士学科点,而且林老师在高分子领域确实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徐师兄对于林老师的印象,或许起初只是来自于讲座上的那种侃侃而谈的学术报告式的大师风范。但经过之后读博期间的深入接触中,林院士治学严谨的态度、对高分子事业的执着精神、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学生成果的严格要求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都让徐师兄至今难忘。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访87级博士校友徐迎宾先生

徐迎宾学长讲述自己博士生的经历

 

治学严谨的态度

徐师兄从文章的批阅和实验的指导两个方面细致地为我们描述了林院士的治学严谨。

 一方面,对学生的文章,大到数据的处理、语言的文字表述,小到文章的标点符号,他都会仔细圈点评注、反复修改。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实验,他都会经常亲自去到实验室,在实验操作的细节上对学生们进行悉心指导,定期地关注实验进展,详细询问实验条件,讨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并分析可疑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对事业的执着

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做实验。一次的偶然不能判定为规律,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本质规律。那个时候,通宵做实验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也从来没有觉得这个事情很辛苦。谈及他们当时求学时的状态,徐师兄说,那时候,课很少,更多的时候是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搭建实验装置。化学的一个实验数据或许就需要十几个小时,一个博士论文得需要多少个实验数据呀!因此,基本上一年的时间都呆在实验室。上到林老师本人自己,下到徐师兄他们那些学生,最常呆的地方就是高分子实验室。而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也导致当时已经是博士生的师兄,其实连女朋友都没有。

林老师对高分子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于徐师兄博士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并激励着师兄在高分子事业中继续坚持执着走下去。从博士生学者到博士生企业家,“知本家”这一新兴名词,也同时开拓了博士生就业体现价值的一个选择。而事实上林院士是很认同徐师兄后来创办实业,将学科与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并体现其价值的工作。

令徐师兄最有感触的时候,在林院士病重危急时,还在关注高分子方向的研究,还在谈论他所关心的高分子事业。高分子,似乎已经渗入林院士的血液里,只要心还在,就时刻在涌动着。

林院士对学术的这种执着精神真的是值得每一位晚辈好好学习!

 

对个人名利的淡泊

作为高分子届的权威人物,林教授在学术上长年累月的积累,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光荣称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他自己其实很平淡地看待这件事,这种名誉带给他最大的安慰是学术界对他科研学术工作上贡献的一种极大认可。他本人还是一如既往地从事科研以及教学工作。

 

育人及后期影响

在学习及科研方面,林院士对学生的要求严格,是广为人知的。当学生未达到林老师所期许的要求时,他会直接严格地指出。这种严格的教学作风,对于徐师兄后来人生路,从留校任教的育人和做科研以及到之后创办实业,都起着一种典范作用。虽然学习要求严格,但是他对学生生活方面却十分关心。徐师兄提到,博士期间,学生收入并不是很高;为了不让学生有后顾之忧,能一心一意地全身心地学习以及投入科研中,林老师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多加了50块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作为中大博士会主席的徐师兄,在博士会经《广州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等67家媒体报道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谈到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当时博士会信箱收到近一百封全国各地青年女孩子的信件。当时林老师的态度也是很支持他的这种全面发展、锻炼的机会。这也表明,实际上他是很看重学生德智体的这种全面发展。同时,徐师兄的留校任教也表明林老师对他的那种全面发展的一种看重。

林院士还很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也很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注意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因此,对于学生党员,林院士不仅在学术科研上,而且在思想动态和政治觉悟上都更严格要求。这也使学生党员在之后的工作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徐师兄的公司,在党建工作已形成一种企业特色文化和团结凝聚力。而徐师兄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花都区劳动模范”以及“广州市优秀专家”。

徐师兄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导师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访87级博士校友徐迎宾先生

徐迎宾校友与同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