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的习惯,博学的坚持——访77级校友黄庆华
2012年8月11日上午,在中山大学丰盛堂二楼会议室采访了我们队最后一位而且是唯一的女学姐——现任广东药学院药物分析系副主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的黄庆华师姐。采访前的寒暄学姐幽默轻松的谈吐一改我们查资料时候心中的女强人姿态。
坐在我们面前的黄庆华学姐,优雅从容,有问必答,而且从始至终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这种笑容让我相信,从普通工人走到大学教授,无论是在求学时孜孜不倦的挑灯夜读,还是工作后在学术道路上的漫漫求索,一切都是发自于她对于分析化学、对于当年中山大学孕育的爱。
细数当年中大事,忆苦思甜
回忆起中大的四年求学路,学姐如数家珍地谈及惺亭之优美、孙中山铜像之挺拔、小礼堂之庄重和图书馆之拼搏。学姐悠悠提及当年事,有欢笑,假期过后的中大校园内小径杂草丛生,开学割草才能上课;有遗憾,学姐没能参加军训,为当年的解放军教官后来上中越战场没告别而惋惜……“中大越来越漂亮了,我觉得它的人文意识是不能比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学姐见证了中大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中的成长。“这里的人文历史沉淀还是很深厚的,很多的大师都是出在这里的”,历历在目的往事令学姐一度哽咽,泪眼婆娑,感情的强烈和深厚不言而喻。
漫漫拼搏路,定当自强不息
人生长路凝缩而成的话语独有醍醐灌醒的魅力。结缘中大前,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试问要有多爱学习多渴望读大学才能在茫茫学子当中脱颖而出呢?“知识支离破碎,学习断断续续,只能在工厂中自学”,他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艰辛是言语所不及的。
“上课没有黑板和粉笔,只能同学合作一起将老师上课内容记录下来,听不懂课后在图书馆分头查找老师备课的内容”,定当自强不息不枉百里挑一的学习机会。钝学累功,细水静流,此后桥下流水未断头。宿舍、饭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四点一线”生活学姐一点不觉得枯燥。四年如一日风雨不改在惺亭晨读的学姐舍友和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里面都装有书的“书呆子”同班同学更是当年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最好的写照。
在学术认真追求、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少不了惺惺相识同伴的守候,淳朴、牢固的友谊也许就是为什么即使毕业三十年,世界各地的同学也会不复万里地再次共聚一地,只为了那一面短暂而难得的重逢相见,为了从未划上句号的不散筵席。多少个共同奋斗日日夜夜的同伴,伴有只有年初一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做实验教学的老师,学姐与毕业论文导师之间深厚的感情,让即使毕业离校的她频频回校探访,“每年至少都会来两次,中秋和春节都会来探望我的老师”,动情处更是再次眼中饱含泪光。也许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成功之处吧,那种对母校毫无掩饰的挂念及言语难达的感恩,无论毕业多久,总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些景会让你想起之时感动不已。现在的光鲜日子背后的不容易是只有当人才能体会到的。
博学是坚持的习惯与信念
“无论毕业从事什么职业,中大精神仍在,学习刻苦的精神共存。”学姐似乎不是那种特别急功近利的人,从五年半的广州化工厂工作经历,到四年中大求学路,最后任职广州药学院,一切似乎都是顺其自然。有了目标就有一个终点,到了这个终点后是下一个目标,一步步的走下去,永远向前走,即使前方永无止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走得更远,才能看到更远的风景。在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许,天道酬勤奋斗拼搏是他们老一代人最好的真实写照吧,定要如太阳般自强不息,如海洋般厚道载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论是当年的学习还是现在的工作,即使天命之年也一直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信念,用自己微博的力量改变回报社会。
想必学姐内心有一个坚定的自我,身上浓重的优雅气质无一不与当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积淀有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有博学、审问的精神。”当年的学姐会空闲时在中大草坪津津有味地观看《哈姆雷特》等名著电影,也有精彩无比的天鹅湖里面的西班牙斗牛舞。学姐在学术追求上的敏锐和细致入微与她给人真诚舒服的印象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才华横溢但不强势,对于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精辟的看法,言语却缺不了轻松幽默,无论何时何地,都有自己的主见,这不影响对他人的尊重,只要做得好,做得有道理,别人会理解,首当其冲的是要理解你自己。
丹心一片育桃李,传道授业育英才
学姐言传身受地将中大校训传承给她的女儿。 “我看书的话,她会很好奇地跟着翻我的书”,所谓博学者,必是博览众长,涉略广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和坚持。“《红楼梦》我都给她买了几套,连环画版、少年儿童读版、成人版”。读遍万本书不如千里路,“我带她去旅游,我要她先弄清楚那里的人文历史,你要先做功课”,旅游结束严格要求记录下感想体会。而她的女儿,也最后成为了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
言及下一代的教育,学姐恳切告诫我们在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环境下,依然要坚持最基本的人文历史。“我觉得你要平衡好那个关系,不能死读书。你要靠一个团队,出成绩的很多就是学科交叉的时候,所以你的视野要宽广,你的视野越宽,敏感度会越高”,学姐继续补充道,“你要跟很多不同的人打交道,一个科研团队,会有各种不同的人在碰撞。”无论身处何时代,都不乏海纳百川的博学风华、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的诠释。
结语
临行前的学姐祝福中大永远年轻,保持蓬勃的活力和朝气。也许是学姐身上特有的自由和真诚魅力,让这次采访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一个真诚的人,大家看了都会很高兴,很舒服,用不着去装模作样,这也是我应该学习的为人处事原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定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悔中大校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采访黄庆华学姐后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