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者——访77级校友杨冠丰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长途跋涉,拔冗莅临

201285上午930,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丰盛堂,化院77级校友寻访第二小组迎来化院77级一位尊贵的校友,现任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的杨冠丰学长。同时也是食品高级工程师,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粤港食品信息》编委主任。

学长头衔众多,实力十足,在三十年中化学人的奋斗生涯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在奋斗路上他是如何奋斗自我的人生。这一切切在那个年代比较传奇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时多才多艺的学长同时也擅长文化的探究,宣传亚运、宣传广州,与中大校友黄淼章提出“祥和广州”与“祥和亚运”的理念(被政府所采纳),主笔撰写了《点解姓羊——祥和广州与华夏羊文化》、《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一书,完美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羊”文化。同时学长也是一名博学的文化传承者。

文化的传承者——访77级校友杨冠丰

采访杨冠丰学长进行中

 

缅怀追忆,如影眼前

即使距今已经三十年了,对于学长来说大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无论是曾经每日必回的东区宿舍,还是苦乐并存的教室,或者济济一堂的饭堂,师兄都能一一道来。其中不乏有生活的趣事或者奋斗的历程。但是师兄却对于校训中的“博学”与“笃行”有着另一种特别的情感。对中大人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追逐。

 

笃行于己,践履所学

在大学实验室里,通过实验,学长深刻了解到很东西都要经过实践才能理解,不是从书本上的单调的言语可以得到的。要笃行,知行合一才能得到成功。只会纸上谈兵的话,最终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必须自我笃行,努力实践,才能详细的过程与及细节,细节决定着成败。

正如师兄印象最深的施开良老师教导的那样,关于仪器的使用要遵循规矩,不能按自我的方便,什么时候应该“拿”,不是“提”,拼接反应仪器时那样先那样后,反应的顺序,学长依旧记得很清楚。正是这种细节的教导,使学长懂得“笃行”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得细节者得成功。失细节者,成功失之也。

 

博学于己,传承文化

在交流谈话中,学长一直强调了做人要博学。:“博”,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

同时在博学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文化的宽度,收获文化的璀璨。文化需要一份厚重做底蕴,同样需要一份探索之心做铺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中,文化不止一种。

学长觉得博学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

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了解其他特别的文化。

从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下的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广”味——粤菜之姓,广饮广食,到海洋文化底蕴之“广”——厚德载物,杨师兄的饮食文化把“博”与“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知道他人的不足才能以此为镜,警示自我。

博学过程中克服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其中积极的因素,汲取时代精神,加入适应时代的新要素。以促进新文化的发展与原有文化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者——访77级校友杨冠丰

杨冠丰学长为我们讲解《羊图腾》

 

化出精彩,化出未来

在后面的谈话中,学长用特别的文化知识给我们深深地上了一堂文化盛宴之课。关于文字、物质等的化解与化合的文化。

作为一名“化”院人,学长生动地给我们讲解的化的来源。“化”其实是由两个“人”字组成的。“化”其实是变化与文化的象征,在人与人的交流之间传承了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之间形成了变化。同时化院的化不仅仅是“化学”这一单调的含义。

对于自己,是一种“开化”;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自我的缺点,努力认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足,力求上进。审问于己,开化自我。从自我蒙昧状态逐渐进入自我升华的成长阶段。

对于社会,是一种“教化”;作为一名中大人,一名化院人,不应只是自我发展,要把自己所学得的文化知识教授于他人。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应当自觉的对我们的文化进行筛选,去弊存利,思考当今文化发展的方向,认真的理解和传承文化,注重质量而非速度,使文化能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文化传承者。

对于世界,是一种“融化”;若一个城市内,只有沉稳庄严的历史经典,而无活力四射的流行元素,这座城市的文化只能停止在过去,止步不前。相反,若城市中只有一带而过的流行却无细细品味的经典,那么这座城市的容颜,也会显得较为轻浮。多元文化的冲击,协助多元文化的优势融合,也是一名中大人应有的责任,让文化交融,化出精彩,化出未来。

杨师兄将分析化学的化解、有机合成中的化合,以及元素、符号等化学知识与手段应用到历史文化的解读之中。

杨师兄与历史系黄淼章师兄一道,用“化解”的方法,解读了中华祥和文化的代表作广州神话“五羊衔谷”与人文始祖“伏羲”美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将成果“化合”成羊图腾与羊文化的专著《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点解姓羊——祥和广州与华夏羊文化》,并“化合”成可“化解”各种矛盾的中华文化(也是岭南食文化、中华羊文化)的精髓:“与人为善”、“和而不同”。

    开化、教化、融化,化解、化合,可用于为人之道,也是和平世界、和谐社会的文明之道,杨师兄为我们解读了文化之“化”。

 

结语

百年传承,日新又新。优秀校友的珍贵经验和实际经历,为母校莘莘学子树立优秀的榜样,为中大百年精神的传承与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化院“化”文化人文精神的传递。

文化的传承者——访77级校友杨冠丰

采访杨冠丰学长完毕后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