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中大人,一生中大情——访78级黎春校友
黎春师姐,允许我用师姐这词,就如师姐见面时说的看到中大的孩子就倍感亲切,其实我们也很亲切。师姐说:“其实算起来,我比你们大一辈,不过中大让我们成为了同门师兄弟。”在师姐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开始追寻黎春师姐的中大故事。这次的访谈就如一位母亲就细细地叙说她当年的往事,随着师姐的回忆,我们重游78年的中大校园。
情缘中大,情定化院
1978年7月,黎春师姐第二次参加高考,这也是十年文革后、全国的第一次统一招生。“我很爱读书,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上大学的机会,以前根本不敢想,是77年的恢复高考让我有了圆梦的机会。”其实,黎春师姐也参加了77年的高考(春季入学),分数也达到了最低录取线,不过根据当时学校要求需要走读。后来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经参加工作四年的师姐与其他人一起,报名参加了高中母校举办的高考培训班,毅然走上了第二次高考的战场,与五百万学子一决高下。“两次高考,我就为了能够考进中山大学。”黎春师姐觉得中山大学有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她,就如原子核把电子紧紧地拴住一样。师姐用汗水和勤奋灌溉的梦想终于有了回报,在78年的夏天,她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的专业正是师姐填报的第一志愿——分析化学。为何师姐会选这个专业?原来她母亲就是搞分析化学的,师姐小时候曾经到过母亲的实验室,看着那些样品在母亲的操作中溶液颜色的不断变化,觉得很好奇。或许就是那时候让她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直从事着与化学相关的工作。
想当年,忆往昔
“哗,好美好大的校园,绿树成荫、红墙绿瓦,隔绝了外界的喧哗,真是世外桃源。这就是我第一次踏进中大的感觉,我为自己能在这里学习而感到自豪幸福。”黎春师姐怀抱着梦想来到了中大,用自己的青春书写自己的篇章,这是她梦想的起点。
黎春师姐回忆到,他们78级的同学年龄跨度比较大,大的已经成为了父亲,小的才刚刚毕业。当时宿舍除了床、桌椅外什么都没有,挂蚊帐的钉子也要自己找。“我们那时候不像你们现在都有父母陪送,大多数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同学之间也会互相帮助。而我因为读书前下过乡和去工厂工作,所以习惯集体宿舍的生活,但还是有一些女生会在宿舍偷偷哭的。”随着师姐的回忆,我们仿佛来到了那个八人间的宿舍,看到了那简朴的布置,那一栋栋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楼房。78级的校友们就在这里追逐着他们的梦想,就像我们也在自由的中大里面追寻自己的梦想一样。
不同的是,他们当时的学习环境远远不及现在,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却更加红火。黎春师姐说:“当时大家都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都不想浪费一点时间;那时候没有网络,教材未统一,而且因为文革十年,图书馆的藏书和资料也显得过时与不足,所以我们一下课就经
黎春师姐还回忆道,那时候觉得最难学的一门课是物理化学,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分开几位老师来教。考试时由各位老师出题,由于题量大,本应规定两小时的考试,全年级的同学整整拖到将近四个小时才陆续完成。或许每个年代都有他们一门无法忘怀的课,可能是因为老师的风趣,也可能是因为考试的难度。总之那是一门只有一起经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相视一笑的一门课。
当我们聊到课余活动、娱乐生活的时候,黎春师姐说:“那时候不像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多数是运动。运动就是我们在繁忙的学业下的放松方式,同时我们的学习业务真的很繁重,生活水平又不高,如果不锻炼身体,就难以支持四年的学习。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上课前,晚饭前都会去跑步、打羽毛球等,那就是我们的娱乐。”这是一个多么陌生而又现实的回答啊,这又是一个多么健康的选择。在当代大学生健康素质每况越下的情况下,或许我们可以重新选择这一个健康有趣的娱乐方式,减少一些电脑上的娱乐,多多去接近大自然,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后来黎春师姐还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军训的一些趣事,最让师姐自豪的就是在射击环节中她得到优良成绩,因为她是近视眼。射击训练让她更加明白,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稳重才是制胜的砝码。更有趣的是有位同学把子弹打到别人的靶上,经争取又获得了重新射击考核的机会,这让别的同学羡慕不已,因为大家都很想再有继续射击的机会。
四年,很长也很短,黎春师姐带我们回到30年前的校园,带领着我们走过30年前的中八和东九宿舍;带领着我们坐着东湖啃着单词书;带领着我们游览了30年前的小礼堂和孙中山像。我们一起在现在永芳堂前的草坪放声歌唱,我们一起在课室奋笔疾书,我们细细地回忆着那些年的味道。中大,很美,这是两代人的共同心声;中大,更强,这是两代人的共同希望。
薪火相传,谆谆教诲
随着中大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画面落幕,我们的访谈也接近结束,我们重回了30年前的中大,感受了30年前的氛围,还是那么美那么甜。黎春师姐还不忘提醒我们,“化学是基础,我们化学人做事就要脚踏实地,就像做实验一样来不得半点虚伪。在大学四年里,你们不仅要学专业知识,也要学会化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不管你以后从事什么行业,都将会获益匪浅。同时你们应清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学校中学到的是理论,而社会是把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舞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要后退,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尝试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我相信你们会比我们这代人飞得更高。”
黎春师姐最后希望我们把中大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薪火相传,她说这十字就是中大之精神,弥足珍贵。随着师姐“寻访中大校友的足迹,我是78级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黎春,现在在广州。四年中大人,一生中大情,母校,生日快乐。祝愿母校蒸蒸日上,越办越好。”话音落下,我们这次寻访活动也画上了句话。
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中大在每一位学子心中都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作为师弟妹们,我们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中大更加辉煌璀灿!
采访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