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有感-化工系博士生党支部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为了宣传和学习今年“七一”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我们化工系博士生党支部全体党员观看了中组部联系制作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共48集,每集时长15分钟)。电视剧中48位先进共产党员的真实的感人事迹,实在是震撼人心!我们从感人的故事情节、朴实的肢体语言,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看到了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优秀共产党员。现将讨论会分学习收看情况、党员学习体会及党员座谈会讨论发言摘录三部分总结。

一、学习收看情况

  化工系博士生党支部通过“采取网络观看方式,撰写一篇心得体会”的方式,认真组织全支部党员收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集中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电视精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采取网络观看方式,组织党员自行收看,各自合理安排收看时间,使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教育认真开展学习观看活动,之后又认真组织党员进行讨论交流。此后,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全体党员紧紧围绕观看系列片(可以是其中一位党员,也可以是多个先进党员模范示例)受到了哪些教育、向优秀党员学什么,怎样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对该电视系列片的感受、学习体会等。

二、党员学习体会

  “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此外,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分享的重要。知道分享与奉献是一对双胞胎,性质是一样的,也可以说奉献是分享的前提。一份快乐如果乘以十三亿,就是更大的快乐。一份悲伤如果除以十三亿,就是渺小的悲伤。这就是分享的真蒂! 分享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使快乐增大,它使悲伤减小。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使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世人羡慕的乐园。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奉献之后再分享。比如,捐书活动中,你捐出了一本书,你奉献了知识,此后,便有更多的人与你一起分享知识。或者在抗震救灾中,你捐出了一件棉衣,奉献了温暖,那么灾区的小朋友们便和你一起分享温暖。无论你奉献了什么,分享的什么。在这之后,你也会感受到快乐。

  他们的行动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我们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涤荡自身,战胜艰难险阻,积累着日月精华,奔向那更加光辉灿烂的前程。当然,作为炎黄了孙,我们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时候,要大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不断熔铸和培植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党员座谈会讨论发言摘录

  沈海民:对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我主要观看了两集,《人民的好儿女》之《特种尖兵——刘珪》和《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虽然只看了短短的两集,但我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奉献精神。特种尖兵-刘珪在生死关头,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留给自己的战士,却将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老师,背学生过河回家却使自己身患残疾,这种无私的敢做敢当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共产党员,无论是领导阶层还是基层普通共产党员,都应时刻学习借鉴和具备的。

  柴坤刚: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我观看学习了纪念建党90周年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的两个感人的真实故事,分别是一名大山深处的人民教师和一位明星老奶奶的故事。作为人民教师,能做到像赵世术老师忍受这病痛的折磨,在恶劣的环境中,将自己毕生的心血投入到山区的教育中,现实生活中恐怕已不多了。他感人事迹的背后,还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妻子,她十三年如一日背着自己的丈夫,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迈着沉重的步伐,辗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她或许不是共产党员,但她的这一份坚定,该是当下很多党员们该学习的。另一位明星老奶奶的人生之路,似乎能让我看透某种人生的心态,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经历生命中的坎坷时,她镇静、淡定,在国家出现灾难时,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个公众人物,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那种实实在在的爱心付出,让我不得不佩服。两个看似不在同一个行业和世界的两名优秀共产党员,内心深处却都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刘天夫:赵世术是重庆山村的教师。刚毕业时,由于学生回家要穿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主动要求背着孩子回家。河流水急,危机四伏,他一背就是5年。而后,由于常年的劳累和河水的刺激,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他开始还能拄着拐杖,后来只能由妻子梁言书背着上下班。妻子背了他13年。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自于哪里?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变大山的落后面貌,他要用知识和文化改变。他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健康。他在山村小学的最后一节课上,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把功课学好。他用残疾的手,颤抖着写下了“和时间赛跑”几个字。赵老师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用单薄的力量担负着一个个孩子的梦,个人的病痛折磨没有让他退缩,他无疑是人民的好儿女。

  雷杨:近日观看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的部分节目,其中《我志愿我快乐——赵广军》对我产生了较大感触,影片中的主角与我们同在广州市海珠区,就是我们身边的鲜活榜样,他多次劝解了欲轻生的多位市民和外来打工者,一直默默实践着志愿精神。赵广军同志以其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崭新形象,集中体现了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崇高和无私的精神、追求理想无私奉献的积极人生态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作为与其同处同一地区的共产党员,更应以其为榜样,更好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肖娟:板凳妈妈许月华的先进事迹,网上有人将其称为“爱是不落的星辰”。 家庭和经历的不幸没有将许月华击垮,社会福利院的生活让她变得坚强和感恩。为了能照顾孤残儿童,她用超常的毅力学会了用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为孩子们喂饭喂水、缝补浆洗、织毛衣、纳鞋底,精心养护,37年来一直未间断,先后照顾养育了130多名孤残儿童,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板凳妈妈”。年过半百的许月华,从不畏难,从不说累,也从不言老。许月华就是这样满载着对孤残孩子们的爱,撑着她的小板凳,永不停歇地向前“走”下去。许月华,这个名字,这个身影,就像刻在我的脑海中一样,试想,还有什么困难能和她相提?还有什么不公能和她并论?和她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