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以致远——记我院新当选院士陈小明教授
院士制度是国家为促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制度之一,院士称号是荣誉也是责任。2009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我院陈小明教授当选为化学部院士,这是我院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大盛事。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探索的路上往往“道阻且长、且跻、且右”,陈小明老师是怎样一路坚持、付出,最终收获成功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人生路:于困难处不懈怠,于挫折处存希望
陈小明老师1961年生于广东揭阳,1983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我校任教至今。1993年12月晋升副教授,1995年1月晋升教授。现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每一次的成功都让人羡慕和敬佩,在成功的光彩背后陈小明老师是怎么探索的呢?
1976年陈老师当年初中毕业后当了半年农民,1977年参加中考,考上了公社中学,“之前也没怎么读过书。”陈小明老师说自己是高中才开始真正读书。“读书可以有个出路,有饭吃当时是非常幸福的了。”1979年,陈老师考上了中大,读化学对其亦“是意外”。他本意是报了华工建筑系,结果志愿表给改过,从此成为了一名踏实、朴素的化学人。农民的生活、志愿填报的阴差阳错并没有让他觉得这是挫折,当谈起自己的受教育经历,陈小明老师说,我一直运气比较好,老是遇到很好的老师、同学、同事。就这样他一直怀着感恩、乐观的心态学习、追求进步,等待着厚积薄发。
对于此次当选院士,他一直强调,“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因为运气好,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已。”而正是陈老师身上散发出这种谦逊、朴实的态度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大师的境界! 人生路上,,要对生活充满乐观,学会感恩。于困难处不懈怠,于挫折处存希望,才能迎来真正的辉煌。
治学:知识给人重量
由于文革原因休学,当了一年农民后考取揭阳一中的陈小明老师更加懂得认真读书的重要,晚上宿舍熄灯后,他还经常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偷偷看书,甚至跑到梧桐树下的路灯旁背英语单词。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而他并没有太看重这些外在的光彩,而是淡泊宁静,专注于追求知识,不断追求进步。
陈小明老师当年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专业方向是X射线晶体学,但在中山医科大学担任的是生化老师,生化与他原来专业领域相差太大,难免有点无奈,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地钻研生化方面的课题,在一个又一个的领域里探索,为以后的科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老师长期从事功能配位化合物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发展并创新了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和结构调控方法。特别是外界物理和化学刺激呈动态响应的“智能”和“开关”型等动态变化的微孔结构、磁性微孔结构,以及互穿网络结构、螺旋结构,以及超分子异构体结构等。二是作为主要开拓者,发展了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方法,发现了10多种用传统方法难以进行的金属诱导有机分子反应,并将有关的原位反应方法应用于微孔结构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组装。利用晶体工程方法,开展了多步溶剂热原位金属/配体反应这一复杂体系的反应机理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同课题组的同事对陈老师此次获评院士并不惊讶,在他们眼中,陈教授做事认真,态度严谨,在科研上勇于突破自己,敢于涉足未知前沿领域,积极创新,院士称号当之无愧!他说到并能做到的作风更是让身边同事钦佩不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除了在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之外,陈小明老师更是一位好老师。他培养的29名博士毕业生中,3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作为一名老师,他撇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做科研的兴趣上,他强调,“如果没有兴趣就经常会放弃或者工作马马虎虎,错过很多好机会。”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实验室里,陈老师都不喜欢学生叫他老板,也没有学生当面叫他老板,他认为,师生之间不是雇佣关系,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个团队,只是个人分工不一而已。
除了校内工作,陈老师还身兼多个学术兼职,现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无机化学学报》副主编,以及《中国科学:化学》、《结构化学》、《中国稀土学报》、《中国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 Chemcal Communications , CrystEngComm; ,Crystal Growth & Design, 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等多种国际重要学术刊物编委或顾委。.
生活: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有一次,我那读高中的女儿有道化学题不会做,跑过来问我,我一看,我也不太懂啊!”这是陈老师对采访记者笑呵呵的话。简单的一句话,反映得是一个毫无架子、平易近人的陈小明。在他的眼中,一个人无论站得多高,走得多远,衡量自己价值的只有知识的重量以及对社会奉献的价值多少,绝不是名利。
在学生眼里,陈教授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位懂得生活的智者!智者不追求奢华与时髦,他们一路低调,总在勤奋学习,并思考自己的人生。陈老师生活简朴,化学科研不是他的工作,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他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单车往返于家中与实验楼,日子简单有规律地进行着。除此,他也十分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实验后总会跟同学在丰盛堂前一起打羽毛球,锻炼身体之余也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出浓浓的师生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对陈小明老师生活的真实写照。
根据以下材料整理:
1. 羊城晚报:《陈小明:我只是运气好的普通人》
2. 羊城晚报:《我的院士同学陈小明》
3.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陈小明:甘坐基础研究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