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感言之硕士篇
相比于本科生,他们更加成熟稳重,有更多的科研积淀;
两年深造,人生的再探索
谈起进入化学院读研的缘由,无论是外校考进中大的焦吉庆师兄,还是抓住保研机会的王俊冰师兄,禤倩茹和张璇两位师姐,都表示了一定的偶然性,机会在面前了,抓住了,那选择过后应该重视的问题便是如何用两年时间来再次探索人生。
本打算读两年硕士便出去工作的焦吉庆师兄,渐渐培养的科研兴趣让他选择了另外三年的深造,他认为三年对人生来说是值得拿出来专心搞科研读博的,不会耽误什么,环境在变,自己也在变,相比于两年前的想法,实际上区别不大。
打算读完四年本科做检验检测之类工作的禤倩茹师姐,发现自己想做的,本科机会比较少,两年前的自己还没准备好工作,抓住了保研机会后,不仅填充了本科四年学生工作的空白,而且在去检验检测部门实习后,发现了自己并不适合原本打算的工作,两年的再探索,使她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她也很满意于自己现在的状况。
王俊冰师兄有感于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很满意自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自我掌控能力的独立人格。“从刚入学的不自信到现在的清楚些地认识自己,就是在学校里的最重要的收获。这个收获将伴随我一生。”
化院里的收获,感恩图报
“在不断的学习与学生工作、社会工作中,感觉上自己成熟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做人处世的方法。现在在一家外企实习,感觉在本科及硕士期间所学习到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张璇师姐认为母校和恩师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当自己有能力时,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他们。她还说,如果母校需要扩建或是装修,自己会尽可能的捐献自己的财力与物力的,如果恩师有需要,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
谈起如何为化学院做贡献,师兄师姐各有千秋却深情相似。
禤倩茹师姐认为真正做到很大物质贡献,三五年不可能,但作为中大毕业生,自己本身的能力、效果、态度已经为中大学府做了贡献,可以在社会树立榜样。王俊冰师兄的回答更颇有意思,他说以后至少要把与自己从学校里拿到的奖学金同等的钱款捐回给学校,让以后的中大学子也能享受到这份荣誉,得到一份经济支持,自己从拿到奖学金的那一刻开始,就坚信努力付出是有回报的,同时也明白得到也是要有所回报出去的,就是感恩的心吧。
经验传承,离别之情
禤倩茹师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师弟师妹们――特别是研究生――沟通的重要性,找工作时一定要和导师沟通,如果不想往科研路上走,不读博,容易和实验时间冲突,沟通尤其重要,比如面试,请一天假不去实验室,要说明情况,并找时间补。实验过程中也要沟通,这样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或需要在实验中加入自己想做的相关课题在里面,即使导师不做那个方面,也会给予帮助的。认识了沟通的重要性之后,便是要有目标和坚持的精神。王俊冰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来劝导师弟师妹,当一个人了解自己所做的决定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并坚信自己可以为此负责的时候,那犹豫就再不会有存在的必要了。责任感可以支撑一个人走很长的路而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茫然无望。
“化学院也许不是中大最好的学院,也不是最有前途的学院,但是,在化学院里的生活,是足以让每一个人回味一辈子的。个中的感觉,只有靠你们自己去感受了。”即将离别,张璇师姐这样感受着离别时的心情。在采访过程中,各位师兄师姐都有些依依不舍的心情,只是时间短促,我们也无法一一记述,就用王俊冰师兄一段话作为总结吧:
“有些事情发生,有些事情没发生,只要心放宽,一切过去就是过去,未来还很长。要说的是意犹未尽,想经历更多、感悟更多,却必须现在离去,总有要离去的时候,走得从容满足就好。再来一遍的问题不会去想,不可能的事情想了也无谓,以后还一如既往地努力和珍惜,永远没有遗憾。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更想说,才华是用来挥霍的,而挥霍才华是需要努力的,年轻的才华可能会随岁月苍老,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充分的展示出来才不至于浪费,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化学院宣传小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