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中山大学校报》报道:化学学院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化学院通讯员报道:
  近年来,化学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12月17-18日,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组织专家组,对该院最近被评为 “第五届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正在公示)、并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4项教学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各成果完成人的汇报并审阅了相关材料后一致认为:这些教学成果特色鲜明,已分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具有向全国同类高校推广的普遍意义,同意推荐由陈小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龚孟濓、古练权和马志玲老师分别主持完成的其余3项成果分别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化学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 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促进高等学校化学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了 “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和“一体化、多层次本科化学教育创新体系”的改革思路,分阶段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基础板块”、“提高板块”和“拓宽板块”三组系列课程; (2)、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做好“三基” 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了“三级”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3)、提出并实施了 “优生优培” 和 “五个结合” 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化学人才。 近五年来,在学校支持下,化学学院党政工团结协作,重视教学基本建设,经全院教师共同努力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环境。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和成绩,尤其是开放式实验教学、 综合与创新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及 “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的设立,使科研全面渗入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在依托学科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参加化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涌现了一批学生科研成果,至今已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化学学院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广东省的一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门课程为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创建项目,其中1门为优秀创建项目;4门广东省精品课程。200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编写出版了15部教材和专著,制作完成了一批多媒体课件。

  化学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目前80%的教授在三个校区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4项教学成果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全部通过鉴定,分别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表明化学学院按基础、综合和拓宽三个层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应异地办学实际的本科教育创新体系和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整体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取得全面突破,呈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摘自:《中山大学校报》(新)第87期(2004年12月24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