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 南方科技大学毛陵玲博士报告

2023年5月28日 南方科技大学毛陵玲博士报告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低维杂化钙钛矿及杂化金属卤化物的设计和探索

报告人:毛陵玲

时  间:2023年5月28日,11:00-12:00

地  点:东校园化学材料综合楼B411

报告摘要:有机-无机杂化卤素钙钛矿由于其高效的光电转化效率和性质的高度可调控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研究新型杂化钙钛矿中的构效关系是加强新材料设计和提升器件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一系列新型低维钙钛矿材料及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包括DJ类型的二维杂化铅碘钙钛矿及一系列非中心对称的钙钛矿及金属卤化物。在新的DJ体系当中,发现其层间距及无极框架的扭曲程度有所缩小,使带隙系统性地缩小。通过利用金属锗的孤对电子作用,设计了一系列非中心对称的三维及二维锗基钙钛矿,表征了其二次谐波的响应。利用手性的有机配体或阳离子,使整体的无机骨架成为非中心对称的结构,合成出一系列具有圆偏振荧光及高量子产率的铜,锰基卤化物。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变有机阳离子的价态,官能团和几何构型,可以直接改变自组装形成的晶体结构中的Mn-Mn距离。且Mn-Mn距越远,其荧光量子产率越高。这一原则也被应用于Sb的体系中,通过只改变合成条件获得两种组成类似但发光性质迥异的材料。通过系统性地理解新型金属杂化材料中的结构与其光学性质的关系,为下一代新型光电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讲人简介

毛陵玲博士于201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Mercouri Kanatzidis教授。2018年至2021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材料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Ram Seshadri教授和Anthony Cheetham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专注于新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包括其构效关系和在光电器件当中的应用。近年来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发表40余篇文章和获得一项美国专利授权,其中包括8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JACS(6篇为ESI高被引),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4篇),ACS Energy Lett.Chem. Mater. 等期刊,总引用超过4900次,h-index为24。所获奖项包括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7),美国西北大学杰出博士生奖(2018)等。2020年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1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