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吉林大学杨柏教授学术报告
碳化聚合物点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报告摘要:
碳化聚合物点(CPDs)是一类具有聚合物特性和核-壳结构特征的碳点[1,2,12,17],并表现为低毒、高荧光效率、良好相容性等优点。CPDs可通过多功能团单体、具有功能侧基的合成高分子及天然大分子等为起始原料,经交联聚合、脱水碳化等过程来制备[3,4]。通过对CPDs制备过程和性能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发现,其高效发光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碳化聚合物点中包含的分子态发光中心[1-3,5];二是碳化聚合物点中的交联结构对分子链和发光中心起到的固定作用,我们将其归纳为交联增强发射(CEE)效应 [6,7,14,18],CEE在一些具有交联特征的非经典共轭聚合物体系中也能得到验证。目前,碳化聚合物点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1)红、绿、蓝等多区域发光CPDs的分子设计与合成,CPDs微纳结构表征方法,相关发光机制探索等基础问题;(2)CPDs的应用研究,包括光学、光电、生物标记与成像、药物相关、检测、催化、能源、功能助剂等方面[8-12,19,20];(3)具有室温磷光[13]、近红外区等长波发射[15]、磁性[16]等特殊性质的CPDs研究也备受关注。
个人简介:
杨柏,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7年获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获吉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起任吉林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4年至今任吉林大学教授,1999年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09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支持;1997-2014年期间曾任吉林大学合成与催化研究所副所长、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学院院长、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聚合物光学材料、聚合物纳米杂化与光功能材料、碳点设计合成与应用等。迄今已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41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用2800余次,H因子95。杨柏2014年以来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交叉学科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作为第一完成人,2009年获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E-mail: byangchem@jlu.edu.cn)
报告参考文献:
[1] Zhu S. J., Song Y. B., & Yang B., et al., Nano Research 2015, 8, 335(碳点综述)
[2] Xia C. L., & Yang B., et al., Adv. Sci. 2019, 6, 1901316(碳点综述)
[3] Zhu S. J., Meng Q., & Yang B.,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3953(CPDs合成)
[4] Zhu S. J., Zhang J. H., & Yang B., et al., Chem. Commun. 2012, 48, 10889(CPDs合成)
[5] Song Y. B., & Yang B., et al., J. Mater. Chem. C 2015, 3, 5976(CPDs发光分子态机制)
[6] Zhu S. J., Wang L., & Yang B., et al., Chem. Commun. 2014, 50, 13845(CPDs的CEE效应)
[7] Zhu S. J., & Yang B.,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15,54,14626(聚合物CEE效应)
[8] Lu S. Y., & Yang B., et al., Adv. Mater. 2017, 29(15),1603443(红光CPDs)
[9] Zhu S. J., & Yang B., et al., Nano Today 2017,13, 10(GQDs综述)
[10] Shao J.R. & Yang B., et al., Adv. Sci. 2017, 4, 1700395(固态发光CPDs)
[11] Han M., & Yang B., et al., Nano Today 2018, 19, 201(碳点催化)
[12] Liu J.J. & Yang B. et al., ACS Central Science 2020, 6, 2179(碳点综述)
[13] Tao S. Y., & Yang B.,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2393(室温磷光CPDs)
[14] Tao S. Y., & Yang B.,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9826(CPDs的CEE综述)
[15] Liu J. J., & Yang B., et al., Adv. Mater. 2020, 32, 1906641(生物质红光CPDs)
[16] Lu S. Y., & Yang B., et al., Adv. Sci. 2019, 6, 1801192(CPDs的室温磁性)
[17] Zeng Q. S., & Yang B., et al.,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1,10,142(综述-CPDs命名)
[18] Tao S. Y., & Yang B., et al.,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2, 11, 56(CPDs室温磷光)
[19] Yang M. X., & Yang B., et al.,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0, 267, 118657(碳点催化)
[20] Feng T. L., & Yang B., et al., J. Mater. Chem. A 2020, 8, 9638-9645(碳点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