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西北工业大学赵军锋教授、中南大学阳华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一主题:炔酰胺类缩合剂在多肽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二主题: 可见光催化构建含硼含氟化合物骨架

主题
报告一主题:炔酰胺类缩合剂在多肽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二主题: 可见光催化构建含硼含氟化合物骨架
活动地址
化学材料综合楼B336
活动时间
-

报告一主题:炔酰胺类缩合剂在多肽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酰胺键不但是有机化学最基本的化学键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键之一。约有四分之一的上市药物和三分之一的候选药物含有酰胺键,多肽和蛋白质都是由一个个氨基酸通过酰胺键连接起来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此酰胺键的形成方法是有机化学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以制药为代表的化工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赵军锋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类能够用于酰胺键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的炔酰胺类缩合剂。该类缩合剂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容易制备,在促成酰胺键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其他添加剂和催化剂。更重要的是该类缩合剂能够解决多肽合成过程中的消旋问题,直接降低了多肽的合成成本,是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合成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目前,赵军锋教授课题组已经成功开发出此类缩合剂的方便的合成方法,同时将此类缩合剂的应用范围拓展至酯化及硫代多肽的合成中。炔酰胺类缩合剂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赵军锋博士将在报告中介绍炔酰胺类缩合剂的发现过程、作用机理及其在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合成、环肽合成、硫肽合成、酯化及大环内酯化等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赵军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洪堡学者。2010 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0 年至 2011 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科院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 2011 至 2013 年作为洪堡学者赴德国从事有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方向学的研究;2013 年 5 月被聘为香港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研究);2014 年至 2020 年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加盟西北工业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 Chem. Sci.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受邀担任科技部“合成生物学”、“变革性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会评专家。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于 2015 年入选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家,2018 年入选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全国共 30 名),2019 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20 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独立工作以来,先后荣获中国侨联第七届侨界贡献奖(2018 年)、2018 年度“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国际学术奖、2019 年莱佛士绿色制药创新奖、2019 年度日本化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杰出讲座奖等荣誉。受邀担任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和 Frontiers in Biomolecular Sciences 杂志的评审编辑。

 

报告二主题:

可见光催化构建含硼含氟化合物骨架(Assembling F- and B-Containing Scaffolds through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sis)

报告摘要:Fluorine- and/or 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are widely present in pharmaceutical agents, which necess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synthetic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se significant molecules. In recent years, photoredox catalysis has experienced a resurgence in interest as a powerful green synthetic tool. Based on this strategy, we designed and realized a series of novel radical-involved transformations.

报告人简介:

阳华,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1998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随后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并担任助理研究员,2011年至今,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及不对称催化在复杂手性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近年来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 J. Org. Chem.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