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天津大学李振教授学术报告
室温磷光材料
发布日期:2019-12-05
主题
室温磷光材料
活动地址
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304
活动时间
-
报告摘要:
通过晶体堆积的分析,并辅助以理论计算,发现分子二聚体在光致发光和力致发光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光致发光过程中,分子二聚体的形成有利于分子间电荷转移的产生,从而促进激发单线态到三线态的系间窜越,导致了室温磷光;而在力致发光过程中,分子二聚体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破裂,会限制其系间窜越,导致力致发光光谱更加接近于研磨态的光致发光光谱(包括强的荧光部分和弱的磷光部分)。
报告人简介:
李振教授,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理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两个重点项目、科技部973课题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11000余次,h指数为65。研究对象主要为有机共轭体系和功能高分子,研究范围涉及二阶非线性光学、聚集诱导发光、纯有机室温磷光、力致发光、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磁性纳米材料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提出“合适间隔基团”概念,对新型高性能二阶非线性光学高分子的设计有参考价值;发展了多种传感器设计的新策略;制备了第一例“dendronized hyperbranched polymer”;系统探索了多系列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体系;提出“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music)”概念,并成功应用于力致发光、室温磷光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