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南方科技大学杨亮教授学术报告
细菌生物被膜的院内感染及防控
报告摘要: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发住院内感染和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被膜中存在大量细菌分泌的膜基质(蛋白、多糖以及核酸),能够有效的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进攻和减弱抗生素的杀菌功效。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能通过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来不断调节生理状态,从而分化成不同的亚群体来抵抗不同的抗生素。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阐述了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院内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相关感染)中的适应性进化和致病机理。通过建立一种基于pulsed SILAC蛋白质组学定量方法,我们发现了群体感应及4型菌毛(type IV pili)在铜绿假单胞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粘杆菌素(Colistin)耐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构建携带药物靶点的报告基因菌株对天然药物及合成药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抗生物被膜和细菌毒性的化合物。
报告人简介:
杨亮博士 2004 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09 年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丹麦技术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 年入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助理教授,并在2018 年2 月获得终身教职 (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和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助理院长,同时兼任新加坡国家级卓越研究中心"新加坡环境生物工程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s Engineering,简称SCELSE)"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杨亮于2018 年10 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杨亮课题组以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方法研究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形成机理、耐药机理、致病菌-宿主相互作用以及新型抗生素研发。杨亮博士参与和推动了2011 年德国O104:H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的病原菌鉴定工作(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5: 718-724),首次报道伊蚊携带的Elizabethkingia anophelis 菌能够引发高致死率的院内爆发感染 (Lancet, 2013. 382:855-856)。近年来,课题组共培养博士生10 余人次,博士后10 余人次,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 Lancet,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Signaling, Nature Protocols,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Trends in Microbiology, mBio,Nano Letter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Journal of MedicinalChemistry 等发表论文130 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7000 次,H-Index 38(Google Scholar)。杨亮教授应邀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学术会议、高校及研究所做学术报告30 余次。杨亮教授荣获过德国洪堡基金奖学金(“洪堡学者”)以及新加坡南洋精英助理教授奖, 2019 年入选深圳市孔雀人才B 类,是2020 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亮教授现为美国微生物学会的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杂志编委和爱思唯尔集团的Biofilm 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