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武汉大学陈胜利教授学术报告

关于电化学催化的一些基础思考

主题
关于电化学催化的一些基础思考
活动地址
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2
活动时间
-

报告摘要

电化学催化结合多相催化过程与电化学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实现高效能量和物质转化。相比一般的多相催化,溶剂及电解质分子的共吸附、界面双电层效应等极大地增加了电催化体系表面结构和过程的多样性;相比一般的电化学界面电荷转移,表面吸附和成断键、界面双电层效应等会使电催化过程具有额外的复杂性。界面结构和过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我们对电催化体系的理解和催化剂的设计面临极大挑战,直接利用现有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和催化动力学都不足以准确地予以描述。本报告介绍我们关于上述因素影响电催化反应路经和动力学等方面的思考和结果,以氢、氧电催化为模型,从反应位点、过电势起源、双电层效应等出发,构建合的理催化剂设计模型及原则

 

报告人简介

分别于19911996年在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后留校任教1998年底至2004分别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博士后研究20044月起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现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纳米电化学、理论与计算电化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电化学青年奖兼任ACS Catalysis、《电化学》期刊编委近年来在JACSChem Soc Rev, ACS Nano, ACS Catalysis等发表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以及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