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第十九届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结题答辩会成功举行
近日,化学学院针对第19届2018学年度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实验项目”)开展了结题答辩的系列评审工作。本次评审工作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本届34个结题项目提交的论文和答辩PPT报告进行初审评分;然后根据初审总分排序,排名前十的项目参加结题答辩会复评,并角逐奖项。答辩会由李厚金副教授主持。
12月10日晚,项目结题答辩会在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3室成功举行。答辩同学分别从项目简介、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总结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评委们认真听取了各项目组汇报后,就各项目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课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同时也对各位同学答辩现场的表现以及答辩PPT制作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细致的点评和建议。

图1 项目组同学答辩现场
通过本次现场答辩评审,共决出一等奖3项(占立项总数10%左右),二等奖7项(占立项总数20%左右)。学院对本届“创新实验项目”结题答辩会获奖的项目颁发奖状并予以奖励。获奖项目名单如下:

图2 评委与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图3 评委与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会末,李厚金副教授对本次答辩会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他对同学们在今年疫情特殊情况下仍然能克服困难、积极认真地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和收获表示了高度肯定。李厚金副教授指出,创新实验项目自2000年以来每年坚持组织开展,一直得到学院以及广大师生的关注和支持,已经成为学院的一个“品牌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目前主要申请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它为学生们提供了开展课余科研的机会,有很多优秀学生取得科研创新成果,并为未来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把握、利用好我们学院乃至学校提供的优渥科研资源,以此次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做好今后的学习、科研的规划,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科学问题,并在科研中不断学习、进步,实现成长、成才。预祝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辉煌。

图4 李厚金老师总结发言
通过参加此次创新实验项目,很多同学都表示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以下为同学们的总结节选。
创新化学实验项目对本科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感谢学院提供这一平台让我们了解到前沿技术,并尽早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训练科研思维。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展任何研究之前的调研与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比起直接动手实验,前期的了解和准备工作更为重要,通过实验现象掌握其本质及原理,才更有助于实验的成功。实验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探究的过程是有趣的。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与老师和师兄师姐多加交流,问题总会得到解决,自身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 一等奖获得者 王婧
对从未接触过项目申请的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如何查阅文献、从文献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与文献的信息结合,变成一个好的故事;如何规范文本的写作等等。这些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在漫长的项目实验中,重复的失败不可避免,我们需要调整好心态,多维度寻找解决的方法。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项目毫无进展,不断重复的实验失败使我陷入了不断的自我怀疑中。幸运的是,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跳脱出以往所钻的牛角尖,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 一等奖获得者 盘金辉
科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操作,在申请项目之后我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先向老师和师兄提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仪器操作,在掌握相关的知识后才开展科研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现代化分析仪器的使用,如HPLC、质谱、红外、核磁等。学习使用新仪器的过程是充满新鲜感和成就感的,这是科研小白初次接触科研尝到的一点甜头。此外,科研项目对于本科生来说也是一个很棒的“课外作业”,能够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解析谱图、推敲机理、查找文献等。其次,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我碰到了许多挫折。得益于老师的引导,我学会了反思做过的工作并尝试从多种角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告诉自己做科研要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有重头再来的勇气与决心。我想,这也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一等奖获得者 李锐、黎凯欣
这次院创项目答辩让我收获颇丰,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多老师、同学面前汇报工作。这次答辩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胆识,从其他优秀同学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汲取了他们身上很多闪光点;另一方面答辩委员老师的建议也使我收获颇丰,为我之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就像老师们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像科研大牛一样把结果做的多么高端漂亮,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个项目中切身感受到科研精神,把一个小问题做清楚、做明白、做透彻,在一个小领域做出突破也是一种不小的成功。
—— 二等奖获得者 仇王朕
开展项目的一年半以来,让我认识到,敢于正视并分析自己的错误,将错误真正变成踏实的“垫脚石”,是一项需要不断打磨精进的能力。项目开始实施到现在的结题报告,经过了近一年半年的时间,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惊喜,远远超出我们原先的想象。正因为如此,深感收获颇丰,感触良多。经过这次创新实验,我们在实验技能上进步很大,更重要的是人也变得更自信从容,这份自信是来自于每一份踏实的付出之后,获得的肯定和他人对你的包容。最后,很感谢化学学院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成长的平台,此番经历,退敬过往,进献未来。
—— 二等奖获得者 陈洁
通过开展创新实验项目,我们有以下收获:创新思维的提高(调研文献、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过程的螺旋式前进,如何从不断的尝试—失败—寻找原因—再尝试—直到成功);总结归纳科学成果的能力提升;正确面对挫折,聚焦问题本身,提升心理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 二等奖获得者 陈颖诗、代寒冰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在刚开始选题时,选取目标物的工作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本科实验过程中,我们往往是照本宣科,目标物、实验步骤都已经写在了实验书上。而在自己的项目中,第一个步骤就是我没有经历过的。此外,我还学到了规范实验记录的方法。在师姐的指导下,项目结束时我已经有了几十页的数据记录索引,用于迅速查找我需要的实验室据,这也是本科实验不曾训练过的。
—— 二等奖获得者 文韬笑
从2018年最初的拟定题目、确定分工到查文献撰写申请书,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师兄师姐的示范下学习仪器使用,到20年结束该课题,得出一定成果时,我们的心情是十分喜悦的。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实验设施和学院创新实验项目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开展实验的这几个月里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并不断接受新的、更高阶的、可运用于实际的知识。我们在这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同时也意识到了我们自身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学习探索中补足。
—— 二等奖获得者 童琳净、沈禹键
学院创新实验项目是一个让本科生初步接触科研的很好的平台,最大体会在于“新”,比如第一次做课题、第一次写结题报告、第一次结题答辩……这样的全新体验给了我们很多收获:比如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化学知识的拓展、实验操作技巧的提高、应对突发情况能力的提高……其中最大的一处收获在于我们深切认识到实验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实验不可能一直顺利,特别是这种相对长期的实验,一定会有挫折,会有进展不顺利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先多自主思考,想想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实在不能解决也要积极向导师、学长姐求助。每一次对问题的解决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
—— 二等奖获得者 林可隽、龙湘、余宝蓝
通过此次项目,使我对科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面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解决,具体的原因需要自己摸索,及时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尤为重要。在实验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了我的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更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 二等奖获得者 秦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