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身病魔何所惧攻克食品检测关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他不仅研究出了鉴别吊白块、瘦肉精、氯代丙烯醇、真伪食用油等检测手段,还带头研究出苏丹红色素检验方法……他就是和白血病魔搏斗了4年的深圳市食品检测专家何小青——

缠身病魔何所惧攻克食品检测关
这是一次很特殊的采访。8月5日、6日、7日,记者三次进入病房采访时,都被医生“严厉警告”:“他太需要休息了,你们进去的时间不能太长。”记者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何小青的病房时,他正在埋头苦读床架上一本英文版专业刊物,那是他让妻子王丽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的。只见他戴着口罩,胸前一边插着一根气管,每呼吸一次都异常困难。可一看到记者和他的同事出现时,他就唠叨起来:“住在医院里太难受了,我已经好多天没进实验室了。”唠叨一完,喘了口气,何小青接着又突然问起同事:“咱们提前完成的全市食品企业标准的审查工作没有遗漏的地方吧,那可是事关重大啊。”何小青今年34岁,共产党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学院技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1999年,他从中山大学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便投身于食品质量检测事业。在几年的工作中,他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并以坚强的意志,一边同白血病恶魔作斗争,一边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挥洒热血青春。

乐观豁达住院治疗像去旅游

“住院第一天,他回家收拾东西,我坐在床边直掉眼泪,可他笑着跟我说,怎么感觉像去旅游。是他的乐观坚强感染了我,使我跟他一起坚持了下来。”

何小青的病是2001年11月婚检时查出的。他的妻子王丽告诉记者,2001年10月,由于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和计量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院领导计划派何小青去美国学习,他们决定在去美国之前把婚结了,没想到的是何小青竟然在婚检中被查出患有慢性细胞白血病。

“听了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一直身强体壮的自己会患有这种可怕的病。”何小青对记者说。经过几个医院确诊后,何小青住进医院开始全面接受治疗。“何小青在接受患病的现实后,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妻子回忆说,“住院第一天,他回家收拾东西,我坐在床边直掉眼泪,可他笑着跟我说,怎么感觉像去旅游。是他的乐观坚强感染了我,使我跟他一起坚持了下来。”

“何小青最爱踢足球了,一上场就生猛得很,是敢于身体对抗的那种。面对病魔,他也是这样,敢于与病魔对抗。”他的同事李德权说,“他2001年住院的时候,大伙来看他,他就说‘我要战胜病魔,因为我喜欢我的专业,喜欢质监事业’。也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在单位、家庭、同学、朋友的坚持下,毅然选择风险较大的骨髓移植手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把病情稳定了下来。”

忘我工作累倒了竟说“在想问题”

“那时候,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我是我们部的组长,天天看到有问题的食品被我和同事检测出来,那真是‘忙并快乐着’。”

“记得我出院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那个日子,是2002年1月3日。”在病房里采访时,只要一说起工作的事,何小青就喜欢挣扎着坐起来,条理清晰地述说。虽然他戴着大口罩,但记者能感受到他神采飞扬的表情。

“我一回到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安全的大事相继发生,似乎就等着我回来做似的。”何小青告诉记者,2002年初,那时正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从冠生园陈馅月饼到金华敌敌畏火腿,从太仓黑心肉松到含瘦肉精的猪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使他所在的部门——食品化工检验部本来就已经饱和的工作量骤增,“那时候,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我是我们部的组长,天天看到有问题的食品被我和同事检测出来,那真是‘忙并快乐着’。”

何小青说自己“忙并快乐着”,但对于妻子王丽来说却是“痛并提心吊胆着”。王丽说,2002年初,在腐竹等食品中加入化工原料“吊白块”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受深圳市消委会委托,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对市场上的香菇、腐竹、米粉、面粉等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那时候的何小青正处在做大手术前的化疗阶段,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他原本强健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但他毅然承担起该项目检验细则编写、市场抽样和抽样检查情况总结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同部门的一位同事回忆说,有一次,他因劳累倒在工作台睡着了,同事们拍醒他说“组长,你身体有病,不用这么拼命,还是回去休息吧”,他马上反应过来说:“谁说我累得睡着了,我刚才是在想问题”,大伙听了都不好再说什么,只想着尽快完成任务,好让何小青早点休息。

全身投入打赢“苏丹红攻坚战”

“检测‘苏丹红’时,已经是凌晨了,何小青浑身虚汗,我们怕他倒下劝他先回家,可他硬是要坚持看到结果全部出来方才肯回家。”

“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有关食品安全的大事件我都参与了,包括今年的‘苏丹红’事件,为深圳争取了荣誉。”第二次采访中,就在护士催促记者尽早离开病房、好让何小青休息时,何小青很自豪地告诉记者。

关于“苏丹红”事件,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全国首家检测出“苏丹红”色素的检验机构,深圳成为全国“苏丹红”色素的检测基地。谈及这个荣誉,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领导无不感慨地说,何小青太拼命了。

何小青的同事李碧芳说,今年2月19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可能致癌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在意识到此类食品也可能在中国国内流通后,2月28日,受深圳市消委会委托,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立即成立了以食品化工检测部为主体的“苏丹红”色素检测突击队,虽然何小青还处在身体恢复期,但由于对苏丹红这类色素的检测具有丰富的经验,他立即冒着疾病复发的危险主动请缨,带头组成“苏丹红”检测研究小组。

何小青跟随工商部门人员到市场取回样品,加班加点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终于在48小时内研究制订出“苏丹红”色素的检验方法。3月3日,他们把检测方法和结果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一举获得认可。

3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通知南方12个省市把所有可能含有苏丹红的样品送至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结果在17个样品中,检测到有3个呈阳性,即含有“苏丹红”。同事李碧芳说:“检测‘苏丹红’时,已经是凌晨了,何小青浑身虚汗,我们怕他倒下劝他先回家,可他硬是要坚持看到结果全部出来方才肯回家。这一场被我们称为‘苏丹红攻坚战”的工作使得同行再次对我们伸出大拇指。”

不辞辛劳为了市民吃得放心

“当时他身体已经出现病变了,因为劳累过度,导致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他完全可以退出专家组,不参加这项繁杂而巨大的工作,可是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你和何小青聊天,他从来不说是工作影响身体,而是说身体影响工作。”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办公室陈主任向记者透露说,这是何小青第二次住进医院,然而属于他的工作却一点都没落下,“他不仅仅是工作狂,他是太热爱食品安全工作了。”

陈主任告诉记者,今年,“食品安全”被列为深圳市人大“一号议案”不久后,国家标准审查委员会为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决定对食品企业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深圳市质监局也成立了一个专家组进行此项工作,何小青作为专家组成员接受了150多项食品企业标准的审查任务,共有2000份备案,涉及到500多家食品企业的食品标准等待检查,一旦在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的企业食品标准,质监局将马上责令企业整改。“当时他身体已经出现病变了,因为劳累过度,导致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他完全可以退出专家组,不参加这项繁杂而巨大的工作,可是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妻子王丽说,当时她也想劝何小青别接手这个工作,但知道自己的劝说是无用的,只能默默地配合他,“为了不影响整个审查工作的进程,他竟然边打点滴边在病床上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此项任务,同时他还分担了别人的工作。最后,预计8月15日完成的审批工作于8月1日提前完成。工作是他最大的爱好,他的休闲方式就是工作,我是他的‘二传手’,他需要什么我尽量帮他找,前几天,他还要每天在床架上用手提电脑查资料,医生说这样对他的健康有害,坚持让我把电脑收了起来,这不,今天他又偷偷地拿出来了。”

感恩关爱相信能够战胜病魔

“其实,我也很平凡,只不过我热爱我的职业而已。为什么如此热爱,除了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这一原因外,我也想以此来回报社会、单位和家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很多朋友在称呼何小青的时候,除了“何工”外,还有一个外号叫“食品安全卫士”。何小青的朋友告诉记者,何小青在甜蜜素、维生素、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等新检测项目方面是专家,他研究出了鉴别吊白块、瘦肉精、氯代丙烯醇、真伪食用油等检测方法,并常常成为大家聚会时谈论的话题,大家一见面最喜欢问他的问题就是“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啊?”这位朋友还告诉记者,何小青是个学习狂人,2003年的时候,考虑到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棘手的法律问题,便决定全面自修法律知识,那时正值酷暑,由于家住顶楼,白天屋里被太阳烤得像火炉一样,但怕感冒而不敢吹空调和电扇,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每天汗流夹背,硬是坚持将一尺多厚的书本看了两遍,最后一举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其实,我也很平凡,只不过我热爱我的职业而已。为什么如此热爱,除了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这一原因外,我也想以此来回报社会、单位和家人。”何小青说,从他检查出有白血病的第一天起,单位以及整个质监系统都在关心着他,先后组织过两次大型捐款,而且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还一次性借出25万元给自己治病,“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的领导考虑很周到,帮我们在北大医院附近找了一套周转房,目的就是方便我随时到医院检查、复诊。当天我拿到新家的钥匙时,激动万分,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回报社会呢?”

“我们院里的领导甚至还立下规定,凡是来医院看我的时候,除了闲聊之外,坚决不准同我讨论专业上、工作上的问题。”

当谈到很多人帮助自己的时候,记者第一次注意到这位热血男儿也有动情的时候,不过他很快止住了眼中欲流的泪水说:“我要和病魔作斗争,我的身体不能垮,我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完成,我坚信自己能挺过去。”“一定可以的。”采访最后,记者伸出拇指对何小青说。

文章录入:王南生      责任编辑:王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