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源校友谈药企的经营和社会责任-“脑力实现中药现代化”
“脑力实现中药现代化”
记者看李楚源:
在李楚源的身上有很传统的一面,比如他注意在企业的内部营造一种大家庭式的和谐气氛,但是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他又用最先进的营销策划手段去夺得先机,就是这种传统与现代兼容使李楚源可以带领一个传统的中药企业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
求贤若渴
尹捷:我们这期节目的访谈嘉宾是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2003年我和他一起当选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他。
李楚源是一个典型的潮州人,自小在比较艰苦的潮汕地区生活,后来发奋读书,考上大学,为自己开创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李楚源如何妙手回春在医药行业缔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呢?今晚尹捷将带你进入这个市场营销高手的传奇故事。
人的问题比市场更重要
尹捷:走马上任之后,知道工厂亏损严重。当时你怎样想?
李楚源:刚上任的时候,了解了这间企业情况不好:第一、生产设施很落后。第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研力量很差,市场的意识比较淡薄。
尹捷:你接手白云山中药厂之后,是不是最难也是刚刚开头那段时间?
李楚源:是的,最难的还是人的问题。因为觉得当时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怎样提高他们的素质,怎样去灌输一些现代化的意识给他,将人的问题解决,我觉得比市场更重要。
尹捷:在国企其实最敏感的也就是人事的问题,人员的问题,那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李楚源:我们当时提出一个企业的理念:教育、质量、服务、创新、效益。我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当时很多人还不理解,怀疑我的看法。对此,我就在内部做宣传,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教育。当时国家正推行中药现代化,当时我在一个破旧的厂房上面竖了一个标语:脑力实现中药现代化!实际上是通过这句话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员工。
尹捷:当时你是怎样去安置现有的人员?
李楚源:我从来没有解雇人,对于老的员工,要肯定他的价值,企业好不好,同企业的领导班子很有关系,所以我不是在批评员工,虽然这个企业在这段时间发展不是很理想,虽然大家没功劳,但也都有苦劳。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价值,在肯定过程里面又对他们加以培训,我们经常找一些专家、教授来培训员工。
一次招了两位博士生
尹捷:除了对老员工之外,你还引进具有新的活力、新的竞争力的员工。听说你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企业的领导人。
李楚源:是的。我们在2001年第一次招博士生,招了两位,一位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一位是四川中药大学的。当时有人觉得,当时的企业用不用得上博士生?
我则认为:第一、这个企业要有高素质的人才;第二、我将企业的过去、现在、将来对大家描述了一下,可能这会感动他们。而且我向大家说明,人才难得,我们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不能错过。
例如当时中国药科大学的博士曾令杰,当时很多单位去找他,包括我们国内很多规模效益很好的大的制药企业,以及一些中外合资企业都和他私下沟通。他也有兴趣了解我们企业,他还利用一个星期六专门从学校来到企业。
我既带他去看一些好的地方,也带他去看一些差的地方,并很直率地说,你来这里就算条件比其他企业差,但你只要做得好,企业是会有个舞台给你的。
曾令杰博士来的这几年内,为企业争了很多科技方面全国第一的研究,他现在已经是我们的总经理助理,现代中药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
不走捷径
“我们不赚‘非典’的钱”
尹捷:李楚源大学毕业分配到白云山药业之后,一直主要从事营销业务,所以现在他还是一位营销策划的高手,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宣传他的企业和产品,平时在我们的交流聚会当中,他也是快人快语,三句不离本行。
尹捷:2003年“非典”发生之后,听说曾经你们的板蓝根非常抢手,当时你们的门市批发是怎样的情形?
李楚源:2003年2月8日,当时“非典”首先发生在广州,大家到处去抢购板蓝根。很多经销商都开车来排队等货,当时门口的车一度排了两公里长。
尹捷:塞满车了。
李楚源:来了之后,大家就一点一点地拿,因为货是有限的,所以当时每一个客户来都限量批发。我们不因此而牟取暴利,当时为了稳定社会,我们提出决不加价,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企业,决不能发国难财。事实上通过这个举措,对品牌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
赚钱少品牌提升快
尹捷:经过“非典”,会不会对白云山中药厂当年的销售和利润有一个拉升的作用?
李楚源:其实,早在“非典”之前,我们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销售和效益,每年都有比较好的提升。
因为我们从亏损四千多万元,到现在盈利五千万元,规模从七千万元到现在五亿元。从规模上来说,每年升幅达30%。
而在“非典”那年,虽然板蓝根销售好,对当年的销售规模效益是没有多大的带动,反而对品牌有很大的带动。因为当时“非典”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非典”是突如其来的,没可能一下子做很多的板蓝根出来,所以都是按照正常(工序)造出来,于是就供不应求,另外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产品反而堵塞了市场,所以对规模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帮助。就效益来说,我们没有提升。
因此,我觉得那一年,在规模效益方面,“非典”对我们是没有多大帮助的,真正有帮助的是品牌提升。
尹捷:你们直接通过“非典”事件赚到的钱,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多,甚至还比以往少了,但从长远来说,它制造了一个更大的利润空间。
李楚源:是的,因为品牌提升了,品牌价值也提升了。所以对企业的满意度、知名度有很大帮助。应该考虑社会责任成本。
大胆创新
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标准
尹捷:今年白云山中药厂提出“药品免费回收”这个新的做法,是不是也是李总你策划设计出来的?
李楚源:这个是我们最近对全世界的承诺,凡是消费者家庭里面有我们白云山中药厂生产的过期药品,我们都会给予免费更换,这是全球首创。
尹捷:你不担心很多人来换药,增加你们的成本和负担。
李楚源:作为一个制药企业,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诚信经营里面怎样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社会责任成本,这也是我们企业售后服务的一个方面。
任何卖出去的产品,都应该有售后服务,例如电器产品都有一个保修期,比如说一年或者两年的保修期。
而我们这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建立,我觉得是一个高层次的售后服务。因为在药品行业,全世界都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敢去做。
同时,我觉得药品销售需要一个终生的保修,终生的服务,凡是买了之后,一旦过期就可以换,换了之后再过期还可以再换。制药企业本身就是造福人类健康,有些老百姓真的不知道药过了期不能用,那么通过这种售后服务,也是将药品知识传授给消费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售后服务。
其次,我们的企业要有更长远的发展,要进行合资合作,进入500强企业,还要成立分公司,就有必要按照一些新的标准、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企业,自己主动提高社会责任标准,就有助于我们达到以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点,所以就有这样的想法,就提出了“药品免费回收”这件事来,而且就这样做了。
人物简介
李楚源,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广东省潮南成田镇人,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1999年,33岁的李楚源走马上任白云山中药厂党委书记、厂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曾经是中国知名企业的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由于企业疏于对分厂的管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药厂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经济效益一落千丈,在连续五年严重亏损的紧急关头,李楚源与班子成员审时度势,实施“人才、品牌、科技”三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成为扭转局面的转折点。当时,李楚源只花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就使企业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制药救人的医药行业中一直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爱心满人间,作为药厂的领导人,李楚源一直都很关心他的下属,从改革的第一天开始,他都坚持和员工站在同一阵线。同时,他将这种爱心扩大到整个社会,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们生产的板蓝根不加价,他第一个提出“药品免费回收”,他说,这是为社会尽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