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老前辈,劝勉年轻一代
广州13队崔颖、郑立冠、陈嘉辉、麦燕如,王瑛君
采访到连泳朋老校友纯属是巧合,在众多的中大校友资料中,由于年代久远,大多都因搬迁或换电话号码而联系不上,当我们再抱着尝试的心态拨打连老前辈的电话号码时,竟然拨通,而且成功联系到连老前辈,真是有些意料之外,欣喜万分。
我们先进行自我介绍,讲述了这次活动的详细内容以及目的,让我们担心的是电话那头的连老校友好像对采访活动不感兴趣,她声明她只会给半个小时时间我们进行采访,而且一再强调她不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首先像连老校友这样50年代的老一辈校友不易联系上,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其次,根据之前几次采访经验,半小时的采访时间是绝对不够的,所以我们各自为这次采访做了充分准备,务求将采访做好。
连老校友就住在中山大学校本部的蒲园区。第一次碰面我们颇感意外,连老前辈与我们想象中严肃形象相差甚远,事实上她是一位慈祥幽默的老人家,见面打招呼后,连老校友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马上打破了我们之前的担忧顾虑。
连老校友中学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后在中山大学继续学习,学习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升级单位做行政工作,两年后由于化学专业出身,被分配到广东省测试所,其后1981年调动到位于中山大学的测试大楼测试中心工作,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直到1994年退休,现在过着休闲的退休生活。
劝勉学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提及当年在校期间的求学生活,连老校友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学习方面,当年校园的学习气氛是十分浓厚的,学生除了体育运动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由于有太多学生运动,挤去大量时间,大家都十分珍惜时间学习。57年中共整风运动,开始反右斗争,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9年反右倾斗争,连老校友大学4年基本上就在这种革命氛围下度过。当时同学们都很淳朴,抱着投生革命事业的心态去学习,梦想有朝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相比下,现在的大学生沉迷电玩,娱乐,功利地参加学生活动,被动进行学习,纯粹应付考试,连老校友颇感痛心,希望年轻学子们在大学4年间好好珍惜时间,把握青春,学习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免得将来后悔。
着眼于生产实际,反对大学“镀金”试教育
对于现在大学的课程设计,连校友颇为赞赏,她认为现在的课程设计基本上能跟据市场及生产实际需要,而且能紧跟上社会技术发展。专业比以往增加了,针对性强。但教育在具体落实中不免有令人感到诟病的地方,例如扩招后师生关系的疏远,所谓学分制下大学难进易出等,以上使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镀金”工程。
采访结束。连老校友所说,大学4年匆匆就过去,我们这代大学生应该好好把握青春,努力学习,提升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