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五年面貌大变,创新思想激发活力——访60级校友汪益庭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怀着好奇和激动,我们来到珠江大酒店,见到原广东省石油化工厅副厅长汪爷爷。汪爷爷虽然之前是政府官员,但是为人非常和蔼。听说我们要采访,他很快就安排好了自己的时间。采访前两天,他还邀请我们一起去喝茶聊天,这使得整个采访过程轻松愉悦了不少。

回首当年刻苦

  了解到现在学校饭堂的饭菜好了,而且学生宿舍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都配有洗手间,而且最多是6人间,汪益庭回想起自己当年的艰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反而磨练出更加坚忍不拔的意志。他说,即使是天寒地冻的冬天,天也没亮,很多人都五点多起床,然后就风尘仆仆地赶去图书馆。图书馆的座位非常紧张,迟了就很难找到座位了。大家过去都争着借书,有时为了抢一本书看,大家比早得起。

  最令汪益庭难忘的是,当时宿舍早上开门不早,有个住在广寒宫的女生为了要早一步到图书馆,毅然从二楼跳下,最后把腿摔断了。

寄语毕业生

  汪厅长是64届的毕业生。刚出来工作的他被分配到广东省化工研究所,从事有机合成催化剂研究,从此走上研究的道路。他说自己刚开始跟着一位中大的老师兄做研究,这位师兄瞧不起年轻人,把最苦最累的活都给自己做,但是靠着在中大的学习环境中练就的坚忍不拔,他默默的承担了下来,一心要把活做好。

  汪厅长还说,当时自己的侄子读完邮电经济后被分配到市里的邮电局当出纳员。血气方刚的他觉得自己堂堂一个中专生只做个出纳员很纳闷。身为伯父的汪益庭就开导他,一个中专生刚毕业出来还不懂得深刻的财务规律,还不能做大事,即使他到自己的研究所来,也只能去饭堂卖饭票。他建议自己的侄子好好利用工作中的闲暇时间继续深造,自学大专、本科的课程。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到现在已经成了会计科科长。

  因此他鼓励我们把学习基础打好,理论基础、学习方法、思考方法有了,以后遇到的各种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刚毕业出来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潜心工作,机会总会来。

改革创新谋福利

  文革结束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技改革,中央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此时的汪益庭已经当上了研究所的所长。汪益庭平时也看了很多关于科技管理的文章,此时的他大胆地提出改革,以自己的研究所为试点,展开创新性的改革。

  第一,奖励制度。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只要搞出了成果,都可以得到奖励。上面给了奖金,要分给项目的主要工作人员。这个举措在当时效果很好,科技人员的潜力得到了激发,研究所出成果的效率很高,一年能够拿到七八个项目。

  第二,人员流动制度。研究所鼓励自由化,提倡科研自由组合。科技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工作的专题组,同时专题组的组长也能够挑选自己的组员,形成双向选择。汪厅长介绍,这种制度有很多好处。在一次流动管理中,有三个人没有专题组愿意接受,他们才反省到自己的人际关系差。

  第三,为科技人员谋福利。研究所的一些科研成果在汪益庭看来是可以拿来生产赚钱的,于是研究所的资金慢慢地积攒起来。身为所长的他深知科技人员的苦楚,从市区到研究所路途遥远,从越秀坐公车到黄埔后,还要走一段小路。这段路在下雨天就成了科技人员的拦路虎。当时的汪所长从科技人员的角度出发,申请用研究所的钱建一栋七层高的宿舍。从此,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也有了更好的活力去研究。

  落实邓小平的科技政策,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搞研究,是当时的潮流。汪益庭充分利用研究所的资金为科技人员谋福利,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每个星期,研究所都派卡车到市区买回来盐、猪肉、大米、蜂窝煤,免除了大家在郊区买不到东西和去市场的麻烦。当时科技人员的小孩如果要到市区上小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父母对此不放心。汪所长因此从科技人员的家属里挑选出有经验的来当老师,给小孩上一二三年级的课程。到他们到了上四年级的年龄,就用所里的客车送他们上下学,保证他们的安全。除此,汪所长还把科技人员留在农村的妻子接过来所里,安排他们的就业,把她们的户口迁过来。这些举动令所里的科技人员深受感动,他们也能够完全专心做实验了。

新台阶新作风

  刚当上石油厅副厅长的汪益庭,对机关的工作方式不大适应,主动请缨到肇庆地区进行财务税收大检查。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大检查,责任重大,身为肇庆地区组长的他带着财务长一名副处长,税务处的一名年轻毕业生,文化部的一个科长,一共四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查出了一大批偷税漏税、存在财政基金的企业。为了促进刚复苏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汪副厅长制定出合适的惩罚措施,既不打击企业的积极性,又能追回全部的税收,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情系石油

  退休已久的汪益庭仍然时刻关心石油行业的发展,关于石油能源紧张问题,他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世界上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不多了,中国的人均石油储量更是不足,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贫油国了。此时,虽然美国的海洋石油探明量充足,但是美国并不开采,只是从国外购回。

  而对于石油时代后的能源使用,汪副厅长认为太阳能虽然是清洁能源,但是不够稳定,受制于天气和设备因素。而核能的使用最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中国的核能技术比较可靠。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爆炸是个例外,该电站采用过时技术,使用钚进行裂变。中国的核电站采用新一代技术,受轰击的原子是铀238,安全可控,其残渣铀235更可用来制造原子弹的原料。

改革五年面貌大变,创新思想激发活力——访60级校友汪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