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求学路,艰难创业史——访93级校友刘刚乾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在我们准备去采访刘刚乾学长的时候 ,接到学长的电话,原来他恰好也在中大,于是这次采访是在丰盛堂A107进行的。尽管学长很忙,但还是抽出了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刘学长在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侃侃而谈,热情而让人感到亲切,和我们就各个问题进行探讨。

曲折的求学路

  通过和刘刚乾学长的交流,我们才知道原来刘刚乾学长不是在中山大学读的本科,是在河北师范大学读的本科,也是化学系的。而且学长是在毕业之后的第七年才来中山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在本科毕业之后的七年时间里,他当过教师,也当过商人。至于为什么后来到中山大学读研究生,刘学长说是有两件事触动了他。“一个触动是我做个体户的时候,去到一个很大的化工厂,我高中的同班同学考到北京化工学院,后来分到那里的计划科,但是我读中学的的时候化学很好,那时候他每次考完都去问老师我打了多少分,把我视为竞争对手,当时我觉得他是不能和我比的。我当年考走了,他迟了两年考走去了北京化工学院,我本来就是想考北京化工学院的,但是就是被湖师大抢录去了。我到这个同学那里去呢,他的一切,他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因为他是在国企,那时候国企不是现在这样在外企、民企相比找不到多大优势,那时候八十年代的国企,他真的是这个,很牛的。一切都是很优越,给我一个触动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赶紧去读书吧,这个生意也别做了,因为我当时是落魄的,兜里也没多少钱,就想去卖烧碱给他,他们厂也要用烧碱。后面这个生意也没做成。另外一个触动就是自己这么荒废学业去做生意,搞来搞去觉得自己没什么收获,好像回到原点了,连教书都觉得生疏了,觉得会误人子弟。然后我就想我去学好一点,考研究生也可以,于是就好好读一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我想的是先试试,人真的是静下心来效率特别好,我白天上课,利用晚上的时间自修,那个效率非常好,学习的进度也很快,很充实。”

  而当时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系里是想吧刘刚乾学长转到物化所去,但学长不想去,因为他的兴趣不在物化,想读的是有机合成。而且他在职很多年,刘刚乾学长的导师那时候可能不想录他。所以那时候刘学长是要转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的老师也答应了,但是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这边又不放手,最后刘学长就稀里糊涂的去了测试中心。

充实的校园生活
  在中山大学的三年时间里,给刘刚乾学长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还是不少的。首先是中大的校园特别美,在中大学习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刘刚乾学长认为中山大学的老师比较适合他,因为这里面的学习是讨论式的学习,他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而且刘学长的心也比较静,在社会工作了那么多年,他很珍惜可以让他读书的安静环境。
        同时中大丰富的校园生活也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在三年时间里,他担任了研究生会副主席、化学系研究生会主席和校生活部长,让刘学长觉得很充实。刘学长提到他对研究生社团这块很感兴趣,认为这很能锻炼人的能力。在采访过程中,刘刚乾特别提到当时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要高文艺汇演,然后自己就参与组织,当时与文体部长汪丽商议准备组织一个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但是当时跑遍整个广州地区的有藏族服装的歌舞团,依然没有解决服装问题,后来自己布匹中心买到衣料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出富有民族二色的藏族服装,最终节目获得巨大成功,获得了全校三个一等奖中的一个。刘刚乾学长觉得这次的经历让他成熟很多,懂得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另辟蹊径,同时加强队伍的团结,群策群力。这点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收益匪浅。刘刚乾学长认为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应该在属于那种在课堂上死读书的时代了,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时代积极参与社团或者社会的工作,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中避免很多弯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去的事业上的成功。

艰辛的创业之路

        刘刚乾学长身上流淌着的是化学人和商人的血液,所以他对于创业总是有一种憧憬。1997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有想开公司的想法了,但是那时候资金不允许。所以在1998年至2000年这三年时间里,去了一家仪器公司卖仪器。甚至于做到了公司的Topsales,但是创业的憧憬使他在2001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业当中去,到现在公司也基本上了正轨。但是刘刚乾学长还是有一点点遗憾的,因为他是很想往实业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直到现在公司的原始资本还没有完成积累。

  对于创业,刘学长也给我们提了几点意见。首先,要用一个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创业或者是对待所有的事情。其次,如果没有奉献精神的话也不要去创业。此外作为一个创业者,时间不是自己能够支配的,要能够吃苦耐劳,要有责任心。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就是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的关系。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领略到了一名创业者的风采,和作为一名创业先行者的智慧,收获良多。

曲折求学路,艰难创业史——访93级校友刘刚乾

 

曲折求学路,艰难创业史——访93级校友刘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