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海洋多变幻 浮沉历练始成材——访57级校友利选民
2011年9月4日,中山大学化学系61届校友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在化学院丰盛堂盛大举行。共有70余名校友参加。校友们平均年龄72岁,最高年龄80岁。不远万里为此一聚,这一份浓浓的同学情谊实在难能可贵。在这场聚会上,我们为50年来校友们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所震撼,也为这岁月无法冲刷的同窗情谊所感动。
在聚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位校友上前发言。他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朗诵了他专门为此聚会作的诗:“康园展翅曜长空,揽月追星气若虹。半纪沧桑风雨后,高歌齐唱夕阳红。”应时应景的诗篇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随后,这位校友还朗诵了艾青的几首诗篇。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信念,也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位精神奕奕,文采斐然的校友——利选民。
在聚会结束后,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现居香港的利选民校友侃侃而谈,亲切地与我们聊起他当年的经历。早在48年时,他就来过中大参观,当时中大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考入中大化学系后,利校友坦陈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化学方向,当时学习的是放射化学专业。但他仍是勤勉学习,经常排队去图书馆学习,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猎一些文学书籍,给他的文学素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聚会上的表现里,我们便可以想象出他当年活力四射、才华横溢的形象。
大学的生活是充实而快乐的。毕业之时,利选民校友被分配到一所苏联援建的稀有金属工厂,面对自己并不满意的分配,利校友从细节入手,抓住技术人员对英语技术说明翻译不准确的问题,准确翻译了大量生产技术说明,从而为自己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水平。利校友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他在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30年,之后于94年来到香港高科化工有限公司任职。在1997年,利校友的科学研究“高分子聚合环氧树脂无缝地板”项目获得了香港工业奖。正是因为丰富的工作经历与不断反思的工作态度,让他在技术上钻研有术,又能用熟稔的文字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使他的在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收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利校友不只是口述这些经历,而是拿出了自己整理的一份打印版资料,上面详细收录了自己工作以来各项证书,工作成果及日常生活的照片,犹如自己的一份人生的档案。利校友将之命名为《人生第二程》,而他觉得,在中大的经历是他人生的第一程,同样是值得回味的。
在工作之余,利选民校友与爱人走遍了世界的很多国家,在放松身心之余,增长了见闻与知识,也增长了不少人生的体验与阅历。其中,在今年来参加9月的聚会之前,利选民校友才去过欧洲旅游。由于爱人此次并未同行,利校友觉得颇有遗憾,还特地作诗一首表达自己“孑孑独欢”,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已于言表,这些点点滴滴也被收录在《人生第二程》及利校友的诗集里面。
《人生第二程》这本厚厚的整理资料,上面既有利校友的经历,儿女的成长记录,也有他工作上对技术的反思探讨及他所发表论文的情况记录。在仔细地翻阅完这份沉甸甸的资料之后,我们被利校友求实、探索而不断反思自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同时,我们也不禁扪心自问。在我们毕业50年后,是否也能整理出这么一份详尽宝贵的资料,与下一代诉说自己的经历、成就及收获呢?在迈入这“第二程”之时,我们是否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面披荆斩棘,一面时而回顾反思呢?利校友这种时刻记录自己奋斗的点滴,不断反思求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学习。
在采访的过程中,利校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他希望我们能够在学好理科知识的同时,一方面多学习一些工科内容,多了解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的相关知识,方便将理论更好地落到实践,增强自己将来工作时的个人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也应该广泛涉猎文科知识,多读文学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社会观点。这不但是他工作多年来深刻的体会,也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
当我们问到利校友对年轻学子有何期望之时,利选民校友不止一次提到了自己作的一首诗《海泳》,并亲笔题写赠与我们。他期盼我们能像在海中游泳一样搏击中流,浪遏飞舟。他说,不要害怕目前遇到的困难,要坚信前路是总有光明的。只有经受住磨练,并且勇敢向前,才能“浮沉历练始成材”,最终展现自己的光芒。
海泳
凌空潜底笑颜开,巨浪如山扑面来。
莫道海洋多变幻,浮沉历练始成材。
在校友寻访过程中,利选民校友是我们采访到的年龄最大的校友,同时也是最后一位校友。他既与其他校友一样,对年轻学子充分既与了希望。又传达了自己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和博闻广识的人身素养。那本记载他经历、收获与感悟的《人生第二程》和诗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利校友人生的第三程将会更 加精彩。我们也相信,在利选民校友的鼓励之下,在化学院的前辈们的期望之下,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令人满意的人生轨迹。


(文章录入:校友工作小组)
文章录入:钱亚声 责任编辑:钱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