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之风,虚怀若谷——访龙康侯教授爱女与女婿
刚好是八月的第一天,即使是清晨八点的街头,但是在这地处热带的广州,似乎还是翻滚着可见的热浪,加上即将要开始的暑期寻访第一站的任务,我们一行四人都有些汗流浃背。但是进入龙教授女儿龙爱敏女士的家中时,龙女士与夏先生的热情笑脸、家中整洁的摆设、书香世家特有的书卷清香,似是一股爽快的秋风迎面扑来,让我们放松了不少。
蔚为大家 众人景仰
龙女士与夏先生都曾是科学工作者,如今退休在家,一开始知道我们要寻访龙教授的生前事迹,都表示十分的欢迎。采访一开始龙女士就谈到自己十分崇拜父亲,龙教授对她的一生影响也很大,谈笑间脸上洋溢着的是无比的自豪。我们注意到,龙女士客厅电视柜上,摆着的正是龙先生的小型铜像复制品。而夏先生作为龙公的女婿,在龙先生晚年经常走往交流;龙先生去世后,他也参与了三年前为龙先生建立铜像、编写解说词等事项,因此情况比较熟悉。我们一听就知道今天绝对是找对人了,接着便开始了一下午愉悦的交谈。
“我岳父确实是一位忘我的学者,新的科学思路源源不断。在他去世之后,2009年,由中大曾汉民老校长等六位资深化学教授发起,众同事和弟子大力支持,为岳父集资建立铜像,使我们家属十分感动。”首先开始聊起的夏综万先生,他回忆起了龙教授去世后的事情。
龙先生作为一名资深的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我国海洋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时为中山大学和化学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坦荡正直的为人更是受到众人景仰。去世后,中山大学校方对他的业绩和奉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评为一级教授,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继蒲蛰龙院士之后,为他编辑出版了学校第二本教授丛书《龙康侯选集》。业内同事与众门人弟子亦是对龙康侯老师表示出了永远的怀念。
期间夏先生拿出了那本厚重的《龙康侯选集》,这本中山大学名家教授的选集系列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续编,因此目前现有的龙康侯选集是很珍贵的。看着手中的鸿篇巨著,正文之前有一首龙教授填词并手书的《水调歌头》,然后里面沉甸甸地是一篇篇龙教授发表的论文,看着这书仿佛能看到龙教授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论文发表后众人道贺的场景,我想,作为一名化学人,这大概就是最高的荣耀与喜悦了吧。

夏综万先生回忆起龙先生在世时的点滴
爱国爱家 积极奉献
龙教授身上有着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内求学时由于天资聪慧而且刻苦用功,20岁便从清华毕业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随后便开始了出国求学之路,在德国有机化学灿烂鼎盛的中心——慕尼黑大学化学系求学,然后又到柏林大学化学权威赫斯教授手下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研究。当时有很多人劝他回国做一间公司的买办,他断然拒绝了,但是到了1939年,国内抗战正如火如荼之时,他却毅然回国。“对比现在,好多学生都以去国外为荣,但在那个时候,一个是爱国心,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的爱国心。家庭观念对知识分子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在,不远游。”夏先生如是说。龙教授真可谓是老一代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尽管回国后龙教授颠沛流离,一再调动,去过很多不同的大学教书,但他也从没有抱怨过。
“一张机票我们全家就都可以到台湾,但是他坚决不去。”龙女士的声音总是难掩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因为龙教授的第二任妻子是国民党政要的女儿,甚至结婚时证婚人就是陈立夫,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候,很多人诱惑他到美国或台湾去……他第一时间就投身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教书之余,还商定与莫斯科大学开展高分子学科的全面学术交流、组建中大高分子教研室、参加制定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工作。而“文革”期间,龙先生首当其冲地受到迫害,但是他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对祖国的热爱,不放弃科学积累,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技术革新。改革开放后,龙先生就立即投入教学研究工作,并选定我国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突破口,带领研究团队取得骄人的成果。”
学者之风 淳朴如玉
在龙女士与夏先生的谈话中,对龙教授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单纯。是啊,听了一下午龙教授的事迹,我们也不由得感叹龙教授就是位单纯的学者。他担任要职,先后担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大学校务委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天然有机物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在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并曾任中共中山大学党组成员和民盟中山大学组织的负责人,这么一名位高权重的教授,却完全没有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争取任何私利,甚至没有为自己所带的教研组有任何特别关照。在生活中也是十分简单。“每天的早餐固定的一个荷包蛋,一碗面条,一杯浓茶,平时吃饭也都是很清淡的,他自己买菜做饭的。”龙女士说,龙教授如此不以自己的权位来牟利,这放在今天,恐怕很多人要笑教授这是笨了吧。
教授的单纯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在56年评选教授职称的时候,按理说以龙教授的条件,是很应该评上二级教授的,但是为了把这些机会留给老一批的教授,他却仍然安心当他的三级教授。他不在乎所谓的名与利,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评上院士他也是淡然处之。龙女士还谈起了自己名字的来由,爱敏这个名字是龙教授为了纪念在德国一个对他很好的女房东,由于这件事文革时还嚷嚷写思想检查了,说是崇洋媚外,“他的女儿一个叫爱敏一个叫爱丽,别人开玩笑说他爱名爱利,其实他既不爱名也不爱利。”龙女士如是说。
在采访的最后,夏先生极力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束星北档案——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束星北也是位伟大的科学家,或许是伟大的人都有着相似的伟大之处吧,夏先生也感叹道,那一代人实在有太多地方值得后人学习的。作为一位单纯的化学人,龙教授身上或许没有太多传奇的故事,但是他这种恬淡如玉的学者精神,淡泊名利的学者品格,与世无争的坦荡胸怀,却足够让后人细细品味,让我们这些后辈为之学习。

龙爱敏女士与夏综万先生跟同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