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气,多学多用——访75级校友叶运宁
来到河源进行三下乡活动中,我们尝试联系河源的校友,在完成校友工作的同时,向学长们了解河源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我们活动的建议。收到叶学长一条“随时欢迎,随时联系”的短信后,着急的心情终于沉了下来,校友组的工作尘埃落定,我们带着期盼的心情来到了市区,见到了叶学长。
叶学长是75年的工农兵学员推荐上大学的,热情,朴实是他留个我的第一印象。坐下来以后,我们的脑海渐渐浮现出当年的中大,浮现出停留在青葱岁月的叶校友。
忆当年,艰苦而充实
学长一开始还想报读华南师范大学做一个语文老师,但是后来没有如愿以偿,上了中山大学的有机专业。那时候24岁读大学,年龄跨度比较大,但是当时的思想都是服从组织的分配,再加上读大学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机会,于是没有抱怨与遗憾,学长一直刻苦学习化学知识。虽然起步艰难,资料也很少,到了大学来从头学起,但凭借着学长的艰苦精神,很快就把基础补了回来。
除了学习,学长回忆到那时候还是挺多活动的,学工,学农,抗旱保苗。化工实习,政治路线教育。虽然不像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但是生活都过的挺充实。军训的时候还要要投手榴弹。吃饭的话比起今天简单得多了,生活费16块钱一个月,基本足够了,班里男女比例差不多,女生的饭票就会给男生吃,在中大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说到老师,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的无机化学的老师,那时候条件不好,师资也不多,三四年都是同一个老师来教,所以对老师的那份感恩与还念之情溢于言表。
敦敦教导:学得杂,利发展
毕业后,校友分配到广州的研究所工作,但是考虑到要照顾家人,就回到河源工作。医疗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可惜行政单位在化学专业的知识不用排上用场,更多的是依照一些法律条文去做,不过那几年的学习并没有白费,学长依然是以当年的学习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班里的同学现在搞行政的多,做公务员,大部分都在广州的研究单位。
对于工作来说,学长教导我们要沉得住气,他也接触过好多大学生,最后能做的不错的,都是从基层做起,不能毕业一出来都想做什么官。要沉得住气,先养活自己,然后通过社会实践取得经验然后更好发展。好多高级管理人员 都是基层做起,包括研发的,设计的,器械的,慢慢地取得老板的信任。现在我们要把只是学杂一点,除了专业知识,多学一点管理学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后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愉快的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在我们想再次客气地说声打搅时,叶学长却表示随时欢迎我们,随时电话联系。谢谢叶学长给我们重温逝去的岁月,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