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从容开拓中国新材料产业 —访60届陈贤惠校友 65届曾益武校友
【被访校友信息】
姓名:陈贤惠
毕业年份:1960年
就读院系、专业:化学系 高分子化学专业
工作单位、职务: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姓名:曾益武
毕业年份:1965年
就读院系、专业:化学系 物理化学专业
工作单位、职务:教授,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顾问、项目部主任
【采访者信息】
作者姓名:林樱
所属队伍:化工学院广州1队
年级:2011级
院系专业: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C班
采访时间:2013年7月9日
采访地址:中泰国际广场标美公司
采访人:刘铮、林樱、陈梓曦 詹梦怡
稿件是否经过本人审阅:是
2013年7月9日,寻访小组的队员们来到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进入会议室前,我们注意到一位气度非凡的老人正热情地迎上来,她正是陈贤惠学长。而令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她还为我们请来了另一位毕业于化学系的同窗——曾益武学长。我们的访谈之旅就此开始。
陈贤惠学长1960年毕业留校,先后于北京、四川等地从事科研工作,在1993年创立了广东省硅氟精细化工。曾益武学长1965年毕业,随后在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工作,现为公司的总顾问。两人亦师亦友,合作多年。相谈甚欢的一个小时里,两位学长的叙述让我们回到了多年前的中大,并了解了陈学长的创业之路。
“好老师一辈子受益无穷”
陈学长毕业后一直从事着与硅氟精细化工相关的研究工作,曾学长是广东省高院中院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司法鉴定专家,二人的工作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谈及大学生活时,两位学长对老师的尽心教学、师生关系的融洽深有感慨:“那个年代,老师不管怎么挨斗,但对学生都是尽心尽力的”。
对于老师们,学长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问起有没有印象深刻的老师时,陈学长回忆道:“我的专业课老师是李卓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她讲‘高分子的状态就像是乱成一团的毛线团’。现在想到高分子的状态,就会想到毛线团的比喻”。除此以外,有机化学的黄文洪老师也是学长们称赞有加的。 “他的讲课是全校顶尖的,每次上课只带几根粉笔,两节课从头讲到尾没有重复,我们原来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可以讲得那么好,这道理在哪里?都以为是他聪明。”毕业留校后与黄文洪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陈学长才得到了答案,原来虽然教书育人多年,但黄老师一定会在上课的前一个晚上做充分的备课工作。老师们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两位学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曾学长说他退休后一直在当“兼职老师”,前几天,还在公司里给非化学专业的员工上有机基础课,自己写教案做PPT,备课到12点。除了教课精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曾学长说当时他的辅导老师会在下午活动课时到学生宿舍与同学们聊天,过年过节让学生去家里吃饭,至今仍和老师保持联系。
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毕业多年也一直影响着学长们的工作生活。当时化学系有一门文献课,学习如何系统地文献,中外文献都要涉及,要求覆盖率达到98%,然后才能制定方案。曾学长非常自豪地说:“我们中大化学系出来的,这一点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从零开始、查文献到制定方案,做得非常严格。路走的对不对是关键,路选错了,怎么走都不对,我们中大培养出的人都很严谨。”学长们始终以此为目标,严谨地做人做事。
“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吗?”
1983年陈学长与同是中大校友的丈夫,黄建名学长创立广东省皮革化工研究所。黄建名学长是中大57届毕业生,曾在50年代赴苏学习,成为有机氟化工领域顶尖技术创新人才,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
曾学长从外省调回广东省科委,两人在省科委巧遇。曾学长促成广东省皮革化工研究所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唯一的试点单位。两年的改革试验很成功,研究所白手创业,国外的创新研发项目都是政府花费大量资金扶持赞助的,而皮化所不仅没有向国家伸手要钱,反而在短短时间内为国家创利。皮化所因发給员工和自己的福利奖金引发领导猜忌,黄建名学长蒙冤受狱,受尽非人待遇。曾学长在了解情况后,联系全省多家研究所,并与省经委副主任一起出庭作证,最终法院判决黄建名清白无罪,沉冤昭雪。国家成立60周年时,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了回顾改革情况座谈会,工业代表正是陈学长。也是这件事让曾学长深感科技一定要执法立法,并开始研究法律,现在成为了广东省高院中院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司法鉴定专家。
“从破旧仓库到高新产业”
1993年陈学长60岁了,虽然已经过了激情创业的的年龄,但她不服老,以超过年轻人的热情与魄力再次人生起跑,投入改革开放的新浪潮。在曾学长的建议下,白手起家、自筹资金,租用一个废旧仓库作为实验基地,创办了广东省第一个民办高科技研究单位—广东硅氟精细化工应用研究所。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辛,风餐露宿,没人没钱没资源。 陈学长60岁年纪,凭靠一生坚韧不拔的性格,不畏酷暑骑着脚踏车在广州郊区寻找租用旧仓库作为实验基地。最让曾学长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当时他去考察研究所条件,打开门“墙边就是实验的架子,地上有几个砖头,摆上电驴,装上大三颈烧瓶和回流管,一个小凳子,一位工程师在做化学反应。旁边是大大小小的桶,和一个用来送货的自行车。” 在这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下,陈学长身先士卒,以她的人格魅力, 那种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永不服输的干劲,带领创业者,胼手胝足,艰难玉成,开创基业。正是在这个简陋狭小的仓库里,陈学长率领研发团队,点石成金,研制生产出十个系列的有机硅氟产品,填补了国内皮革化工新材料的空白,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为大批中国新兴企业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培训了大批领域内高端技术人才,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稳健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心中的中大—教学相长”
当问及对中大精神的看法时,学长沉思了许久,她强调了教学相长,互相学习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精神对精神的感悟,离开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启迪”与“感悟”便只是一番空话。学生与老师关系应如朋友一般,老师用心教学,给学生带来启发,引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双方积极交流互动,共同探索。对于老师的评价更要分门别类,不能只有单一的评价的标准。擅于思考擅长表达的老师,就应该把讲课效果、学生反应作为评价标准,有的老师不擅长授课,就以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标准。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了,学长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我们带回了多年前的中大,重现了陈学长执着踏实、从容跋涉的创业之路。陈学长在生活中朴实无华,在困难面前积极乐观、在关键时刻刚毅果断的性格給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访谈结束时,学长们叮嘱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高学历,机灵跟聪明都比不上专心奉献,沉下心作实事。徒有优秀的理念,却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人生一事无成。 我们将以此为励志方向,充实人生,迎接挑战。

陈贤惠学长

曾益武学长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