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才是真—访81级梁君校友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3-12-12
梁君:81级化学高分子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1988年毕业。先在广州市永大集团工作18年,期间负责过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2002年报名并成功通过重重考核成为公司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副总。2006年到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及广州五羊自行车有限公司任职并参与民营改制,于2008年底改制成功,作为民营投资方代表成为总经理与董事长,任职至今。现直接掌管的企业8家,生产基地遍布粤、江、浙、津、川、渝、豫等地。
作者:詹梦怡 化工学院广州1队 12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类 (稿件已由校友本人确认)
采访者:石亚平、刘铮、詹梦怡
采访地点: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采访时间:2013年7月11日
“哎呀,我真的觉得我没什么好说的呀。”谁能料到这句话出自五羊摩托董事长之口?面对初次见面毫无身段又开朗随意的梁学长,我恍然间竟以为自己正在和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聊天。会这么说的人真是位有趣率真的人呀!这是当时内心唯一的感叹。
“老老实实干下去”
刚坐下不久,梁学长就和我们耐心解释起他这么说的原因了。“严格意义上讲,大学毕业后我从没离开过一个单位。”梁学长从他自身的经历开始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上世纪末国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带给广州轻工业与机械工业上尤其是摩托行业的调整景观。
1988年时广州市永大集团(前身是广东省市头甘蔗化工厂)正在推进一个中外合资通用型GPPS投资项目。当时集团来中大招人,读完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学业的梁学长本着做不成项目便回来读博士的想法冲着项目进入了集团,但是因该项目前期市场调查没有做好,很多项目必备的因素都不具备就匆匆上马导致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后失败了。谈到这里学长并没有非常惋惜的神情,反而显得很坦然。
1993年由于公司的信任,学长转去集团新成立的外经贸部门。学长从公司内部挑选了年轻的队伍,边工作边探索学习外经贸的知识,成功的实现了国有生产型企业自营外经贸从无到有的跨进(当时外经贸还是专营)。90年代中后期企业凭技术优势向摩托行业进发,到2000年市政府把学长所在公司摩托车分厂、华南缝纫机、广州摩托集团归并为一家公司,集合所有资源生产“五羊牌”摩托车以及其他相关的机械产品。

梁君学长愉快的与队员们交流着
2002年集团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公开在社会上招聘企业副总。学长怀着一种我有心做事、有能力做事的信心报了名。“没想到笔试通过了,面试也通过了,组织考核也通过了,所以我在广州市几十个单位中就唯一一个本单位的人考上了本单位的,我就留在本单位成了管理者。”梁学长笑得云淡风轻。2005年永大集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停产了,在等待和徘徊了一小段时间后,梁学长还是在2006年8月服从安排到五羊摩托有限公司就职总经理。
2008年,集团决定对五羊摩托进行改制,在保持国有股份基础上引入民营资本。当时梁学长代表民营资本参与改制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工作到现今。
在听完学长的奋斗史后,我们不禁问学长在工作上面对这么多变故,“当时有没有种失落的感觉呢?”岂知学长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没有啊!”,然后还很真诚的补充着:“我觉得我很享受这工作的!”这是何等令人惊讶又羡慕的心态呀!
“我是中大人”
梁学长告诉我们,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中大化院各方面都很强,无论是在专业,还是在音乐、体育等其他方面。
提及校园环境,梁学长总是赞不绝口。最能代表中大的还是康乐园。梁学长说话的时候表情很肯定。他向我们描绘了以前那个幽美的康乐园:古朴的房屋沿袭着红砖绿瓦的色彩;中央广场花圃绿叶葱葱;图书馆旁漫山遍野红白相间的映山红。当时学风很浓厚,认真懂事的学长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每上完课、吃饭之后便去图书馆。也因为这样的努力,学长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学长求学之时,恰逢国家首次实施免试研究生的制度,在全校仅有的18个名额中,学习勤勉的梁学长便占了分配到化学系的3个名额其中一席。
问及课余生活,学长说很简单,很少参加课余活动,但是却爱踢足球,而且一直坚持着这习惯。
“很怀念中大的生活。”梁学长深情的感叹道:清晨起来早操—东湖早读英语—平房上课—中午听讲古/港台劲歌金曲—下午做实验—踢足球—晚上图书馆。因为踢足球后比较晚,所以还得叫同学帮忙打饭。说到这些,学长笑得很开心,“当时我们很单纯的。”每天学长学姐们的身影穿梭在南北实验楼、惺亭、图书馆之间。简单而快乐!

梁君学长认真的回忆着中大的生活
当然人生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学长也有过青春叛逆和消极时期,也就是他的第一次自暴自弃——留长头发。“差不多有你们这么长。”我讶异地看着自己过肩的头发再看了看学长,怎么也想象不出如此自信的学长当时的模样。学长叹了口气,“当时我差点可能要被处分的!”原因是当时的保送出国计划失败了。但后来学长还是调整好了心态重新走过来了。
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老师们时,学长竟说不出哪一位,因为在他眼中所有老师都很好。譬如让学生又爱又怕的徐广文老师和很严厉的林尚安导师以及给予自己很多帮助的苏一凡老师等等。后来学长还聊到了负责照顾他那一届生活的三位指导员们,他们负责指导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学长学姐们的思想演变。学长很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到今天聚会都会叫上他们!”学长雄厚的声音里流露出满满的喜悦感恩之情。
说道在中大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学长毫不犹豫的说起了大学对自己逻辑思维的培养——一种怎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怎么融入集体,怎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态度。这也与学长现在的人生心态息息相关:学会正能量去生活,正能量去工作。同时享受生活享受工作,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面对离开了25年的母校,阅览社会与教育的变化,梁学长表示现在的母校招的学生有些多,学校教育应该达到“少而精”的效果。同时学长也提起了关于社会上各种讲座培训在中大内开始盛行的风气,希望那种社会上的类似于“中大总裁培训班”等的讲座培训可以“搬”出校园或者在大学城里面开办给所有高校共享资源,还康乐园一个静谧的学习环境。学生还是应以学习为主。至于那种大型的学术类对学生更有意义的讲座,则可以选在类似梁球锯的好场地举行。当然,学长还不忘诙谐的提醒我们说在大学要谈一场恋爱,不然出来社会就会很后悔,让我们笑不迭口。
面对后生,学长留下的话是:“不要死读书,也不要读死书,要学会触类旁通。”出社会前要先对自己有个定位,无论是长期的或者短期的。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随便放弃,坚持到底。工作中还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一开始找到的工作并不代表以后的路会很好走,要有良好的心态。字字真切!
和梁学长聊天的过程中,我一直为学长的自信而随意的笑容而打动。聊天过程中学长还给我们看了他女儿的照片,聊起些家常话。我一直以为董事长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但现在看来是我误会了。很感谢梁学长,他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时候,简简单单,放宽心态,或许才是对待生活波动的最好方式。

梁君学长与队员们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