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热血为教育 寸草之心报春晖—访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我们只是平凡校友.‘芙兰’, 本草为名, 表达的是: 

  对名师的景仰, 对教育的礼赞! 寸草对春晖的思念, 校友对母校的责任!”

——题记

 

  2013年5月19日,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第一届校友理事会第四次大会召开,借此机会我们有幸采访了学院68届陈运河学长,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69届刘修婉学长。两位学长毕业后仍心怀中大,感恩母校,先后向中大捐赠逾千万,分别在理工院和化学院设立“芙兰励教奖学金”,设立校级“芙兰奖”,并捐赠学院“芙兰学术中心”的建设。在学长所赠对联“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大连广宇巧夺天工”的“芙兰学术中心”贵宾室内,二位学长侃侃而谈,分享了他们捐赠背后的故事。

 

拳拳热血为教育 寸草之心报春晖—访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拳拳热血为教育 寸草之心报春晖—访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

 

聊校园,一片丹心念师恩

  再次回到母校,两位学长倍感亲切,“中大的环境一直是这么漂亮,这些老建筑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凝聚了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他们毕业后时常回母校与同学聚会。刘学长回忆起当年的聚会,一班同学在物理楼前,偶然看见著名光学专家高兆兰教授踽踽独行的背影,一位在场的老师感慨地说:“高老师生活困难,请不起保姆, 要自已买菜,系里想帮却没办法……”刘学长听着,很是震动:高教授夫妇放弃在美国辉煌前程, 回来报效祖国, 文革饱受冲击, 年老多病,孑然一身……于是,刘学长希望匿名资助。高老师很感动自己没有亲自教过的学生如此挂念她,坚持要见这位学生才肯接受捐助。本不愿留名的刘学长最后只能和老班长一起去拜访了高老师。从1994年起,刘学长每月资助高老师一部分生活费,并经常从香港过来看望她,一直到1999年高老师逝世为止。

  高老师这件事对刘学长触动很大,她深深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需要帮助,于是以化名“孙念恩”的名义每年向物理系捐钱,帮助困难老师和学生。孙是孙中山的孙,念恩,即怀念母校,感恩老师。随着企业的发展,两位学长又将捐赠扩展到化学系,这便是两院“芙兰励教奖学金”由来。奖学金取“芙兰”之名,表达“芙蕖自洁,兰若自芳”之意。芙蕖,即荷花,希望奖励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博士生,激励他们,要像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安守心中的净土,潜心钻研学问。捐赠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匿名,他们一直谦虚地、默默地、不懈地捐助,两位学长对母校的爱和感恩令人感动。

 

忆初衷,一腔热血为教育

  从“芙兰励教奖”到“芙兰奖”,从理工院、化学院到学校。提及设立“芙兰奖”的初衷,陈学长十分感慨:他们早年也曾矢志献身科学,现今把这个心愿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二位学长志在帮助有才华的同学老师完成学术梦想。“我们的力量有限,下一代的力量很大。”希望通过芙兰奖每年资助一两百人,到十年二十年后,就会有三四千人,他们步入社会时能传承这种思想,回报社会。陈学长谈到一个词-中国梦,他强调,这个梦不是物质上的梦,不是开什么豪车的梦,而是教育上的梦,教育强国,让中国科技第一流、教育第一流。他引用了许宁生校长的话“大学办得好不好,就看校友好不好”。像美国常春藤大学办得出色是与校友的支持密不可分,大学培养优秀校友,校友回馈母校,这种良性循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芙兰奖”设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强母校与其他优秀学校的联系。“芙兰奖”的评委阵容可谓强大,皆为国内外知名院士学者,二位学长对各位评委心存感激:校外评委李焯芬院士(香港大学前副校长)、黄玉山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陈万雄总裁(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霍泰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汤维强教授, 单周尧教授(香港大学),以及中山大学计亮年院士、陈家祺教授、黄天骥教授、李萍教授和陈树辉教授。“这些教授学者非常忙,但他们都很支持两地教育交流活动,全力支持“芙兰奖”的评审工作。”李焯芬院士还提请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学院题写“芙兰学术中心”和赐字“芙蕖自洁,兰若自芳”。

  学校“芙兰奖”,惠及各个领域的突出人才。许宁生院士、陈小明院士、曾益新院士等多个突出贡献的科研团队或个人先后获奖;同时,“芙兰励教奖”使两院师生颇受勉励,他们中既有科研方面的杰出才俊,如我院973首席科学家苏成勇教授、科研达人卢锡洪同学等;也有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如跳水救人、并将奖金捐给学校的姚鸿鹄同学。芙兰精神,正深入人心,历久弥新!

  生活上,两位学长低调简朴,为人处世温和谦逊。但是对于支持教育,回馈母校,他们是慷慨解囊,倾心倾力。希望能将芙兰的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谈现状,满怀责任做企业

  两位学长早年初到香港时历经艰辛,一边打工,一边创业,甚至打几份工,最终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陈学长和我们分享了他二十多年来的创业体会,“尽管有许多困难,选择一个行业做就要下决心做到最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参与竞争。”对于竞争,陈学长有着独特的看法 ,“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作为,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资源最少而效益最好就是成功。”陈学长认为做企业某种意义上就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份责任,年逾古稀的他依然早出晚归,努力工作。学长勉励并寄语在场的同学做有责任感、有理想追求的人,“做一件事乐在其中,你就会得到最大的享受”。

  刘学长十分热爱传统文化,在古典文学、古诗词和书法上都有很深造诣。“芙兰学术中心”碑文就是由李焯芬院士撰文,刘学长亲自书写。从书法中,刘学长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写字就像做人,笔法之间的交错与配合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是朋友或是夫妻,都要学会互相迁就对方;从字帖中找出不足,做人也是要不断挑剔自己的缺点,缺点少了,人就进步了。”学长一席话,让我们获益良多。

  通过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我们深切体会到两位学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芙兰奖,宣传芙兰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实践“芙蕖自洁,兰若自芳”这种美德。就如刘学长在芙兰学术中心揭幕式上致辞所言:期待今日学子, 他日校友, 如芳草绿叶, 为百年校园, 默默增添, 一分青翠!

  我们衷心祝愿两位学长对国家富强的赤诚之心、对教育支持的精神,可以随着一批批的获奖师生传递下去。 

拳拳热血为教育 寸草之心报春晖—访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

全体寻访人员与陈运河刘修婉学长合影留念

左起:刘铮、李嘉祺、王颖、陈运河学长、刘修婉学长、张晓彤老师、罗尔伦、曹灿

 

附1:

中山大学“芙兰奖”简介

  为报效母校,两位物理系和化学系校友,1995年起,捐资理工学院的前身物理系,设立“物理系芙兰励教奖学金”;2004年设立“理工学院芙兰励教奖学金”,2005年设立“化学化工学院芙兰励教奖学金”。奖励理工及化学化工学院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导师,以利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

  “芙兰励教奖学金”于2008年增资600万元人民币。奖励种类包括:学生优秀论文奖学金、学生发明专利奖学金、研究生助教奖学金、励教奖金、助学金等。

  2009年中山大学85周年校庆,两位校友捐资5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山大学“芙兰奖”,奖励中山大学文、理、医各学院科研学术贡献突出的中青年教授,以利提升中山大学科研学术水平和促进持续发展。

  2010年化学化工学院装修筹建芙兰学术中心,两位校友续捐资300万元人民币,为芙兰学术中心建设费用。

  “芙兰奖”提倡“芙蕖自洁,兰若自芳”品德。寓意草木寸心,欲报春晖。

 

附2:

<芙兰学术中心> 揭幕礼 谢辞

陈运河 刘修婉    2012年6月16日 于中山大学

 

尊敬的李院士, 郑书记, 各位嘉宾, 老师, 同学:

  大家好!

  <芙兰学术中心>今天隆重揭幕.

  

  我感动感恩:

  国学大师选堂饶宗颐教授, 赐题<芙兰学术中心>, 赐赠“芙蕖自洁, 兰若自芳”.

  大师书法, 仙风道骨, 启示指点, 学问化境.

  李焯芬院士譔写碑记.“兴学弼教”,“菁莪造士”,教育家的教诲,语重心长.

  单周尧教授等书法大家, 赠送祝福勉励. 

  国学科学, 艺术学术, 交相辉映; 人文气息, 氤氲馥郁.  

  

  我感动感恩:-

  我们只是平凡校友.“芙兰”, 本草为名, 表达的是: 

  对名师的景仰, 对教育的礼赞!寸草对春晖的思念, 校友对母校的责任!

  化工学院树立碑记, 其意在于, 期待今日学子, 他日校友, 

  如芳草绿叶, 为百年校园, 默默增添, 一分青翠! 

  <芙兰奖>一路走来, 是母校和众多仁善者, 赐予的因缘, 支持的结果.

  那是一串长长的珍贵记忆, 一串长长的永远感恩的名字! 

  在这盛典讲台, 我最应做的, 是逐一致谢.

  

  衷心感谢, 远道前来主礼的 <芙兰奖>香港评委:

  香港大学李焯芬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教授,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霍泰辉教授,

  香港大学单周尧教授,

  及远在美国, 长期关怀“芙兰”的汤维强教授.

 

  衷心感谢, 母校领导老师, <芙兰奖>顾问评委:

  郑德涛书记,

  许宁生校长,

  李萍副书记,

  计亮年院士,

  黄天骥教授,

  陈家祺教授,

  陈树辉教授.

 

  衷心感谢, 

  黄达人前校长,

  化工学院: 黄乐览前书记, 陈小明前院长,古小红书记,毛宗万院长.

  理工学院: 欧阳可全书记, 王彪院长.

  工学院蒋庆院长, 图书馆程焕文馆长.

  两院及各部门一班女将: 杨佩青, 孔晓慧, 骆腾, 李汉荣, 张晓彤…

 

  特别感谢, 当年促成<芙兰奖>, 我的好老师好同学: 

  林雨天老师, 方潮贵同学, 李荣佳同学, 陈树辉同学, 郭斯淦同学.

 

  感谢<芙兰奖>获得者, 你们是<芙兰奖>的主体和荣耀.

  感谢芙兰路上, 人生路上, 所有相遇的人, 你们是促成一个小点运动的合力.

  感谢各位, 一起见証这喜悦时刻。见証由这一刻出发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