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中大——访77级有机班校友李金梅
“出去工作后,我还常常发着自己在中大读书的梦”。校友李金梅如是说。
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李金梅考上了中山大学,在那个教育稀缺的动荡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人们对大学和求知的如饥似渴,李金梅所在的有机班同学,有的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有的已经工作十几年,年龄和出身参差多样,最年轻的同学只有16岁,最年长的32岁。“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学习”。因为出身农村,在大学前只上了9年的学,5年的小学,2年的初中,2年的高中,中学期间正处文革,“劳动”多于上课,李金梅知识基础薄弱,只能比别人更卖力地学习,有一年过年也没有回家。“很怕赶不上,大学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
“未曾补考就是我最大的光荣!”李金梅学姐这样谦虚地笑谈着。她指出现在的孩子不珍惜学习机会,玩电脑太多。听完李金梅学姐对于自己求学经历的描述,身为学生的我们不禁惭愧,同时也十分向往当年的浓厚学风。
说到当年的同窗情谊,李金梅学姐眼中闪烁着温暖。虽然同学的年龄参差不齐,却没有代沟阻隔,年长的很会关心和照顾年少的,更亲如兄弟姐妹。“哥哥姐姐们都很照顾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周末男女生聚在一起包饺子,一起和面;文艺汇演时候一起跳天鹅湖拿了全校第一,节目的裙子是同学连夜辛苦缝制的。77与78级的学生之间也有很多交流,亦情同手足。在广州的本地学生有的能每周回家喝汤,而有的会从家里带汤回校给要好的同学喝,李金梅说:“我很羡慕那些能回家喝汤的同学,那时候邓慧敏同学就经常给我带好汤喝。”
不仅仅是同学之间关系很好,当年的师生互动也十分温馨。李金梅回忆到一位姓李的老师,因为当时饭堂的饭菜单调有时难以入口,李老师就常常让学生去他家吃北海的特产咸鱼,“我们那时候在饭堂打了饭,然后一边吃饭一边走路走到老师家,享受老师蒸好的咸鱼,感觉十分的幸福。”
我们不由自主地感慨,七八十年代的校园生活远远不及现代社会的精彩,但那个年代的求学氛围,同窗情谊和师生关系,却比现代社会更动人。

Figure 1采访李金梅校友
本科毕业后,李金梅校友在江门溶剂厂工作。 80年代后期调到江门防疫站,工作轻松,福利良好,但是李金梅学姐觉得“抄抄写写,做做化验”的事业单位“没意思”,她希望能运用上自己学过的化学专业知识,不然就是“浪费”和“可惜”。所以后来选择重新调回到福利保障不是很好的工厂工作,就职于怡兴覆铜板厂,该厂后来被全球最大覆铜面板生产商——建滔化工集团收购。由于对有机反应机理等专业知识有坚实的基础,李金梅学姐很快就成为华南地区的技术总监,负责巡视工厂生产,以及出差交流各厂生产技术。上市公司工作压力很大,生产指标高,但李金梅学姐都扛过来了。08年退休后并没有休息,和丈夫合伙创立自己的公司,专注于覆铜板工艺技术顾问,为全国中小企业覆铜板提供技术创新方案,减少其成本。由于现在很多江浙地区中小企业缺乏工程师,生产工艺还是20年前的旧工艺,急需革新,所以一直以来公司业绩还算不错。今年经济环境差,中小企业被大企业挤压,对公司的冲击也很大。但李金梅学姐并不悲观,笑侃道:“今年挺闲的,以前要是你打电话给我,我不一定在广东能接受你们的采访呢?”
77级有机班毕业后从事化学相关的人不多,由于当年研究所不多,自主基金不足,工厂待遇又不好,很多人都转行了,或做公务员,或改行计算机工程,或从事生物医学,或出国留学工作。在工厂退休后仍有活力自办公司,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化工应用产业的更新和发展做贡献,李金梅校友的坚持令人动容。
她强调,现在化工技术封锁得很严重,难有技术交流的机会,要自己懂技术才有创新有出路,知识面很重要,但是在应用方面经验更加重要,理论结合实践,就能创造出非凡的价值。
随着年龄渐长,老同学之间的情谊像酒酿放香,俞久弥芳。同学间的聚会也更加频繁,77级有机班成立了班会基金,由专门的同学负责,基金用于组织班聚会。
李金梅学姐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流露出对中大的浓厚的感情:中大教会她很多东西,中大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高,中大校友会在工作上互相提携与照顾,中大赋予了她很强的学习能力,领导力和自信心,中大给了她一个温暖的集体……
她曾给学院的“链反应”基金捐赠了10000元,当我们问起她对“链反应”是否了解时,她说:“反正赚了点钱,学校说需要,我就问我们班长需要多少,他说一万我就给一万。反正也不多,多了也没有。最信班长的了,我也不知道链反应是什么概念,什么用途,也不知道什么回事。”学姐“糊涂”的捐赠故事把我们都逗乐了。然而,这个“糊涂”故事所蕴含的同学信任和母校浓情,其实也正正诠释了李金梅学姐捐赠的缘由。

Figure 2与李金梅校友合照
82年毕业,31年回来看学校依旧亲切,出去工作做梦还梦到在中大读书。李金梅学姐对中大的感情深已至此。我们相信,“梦萦中大”的不仅仅是李金梅学姐的个人心结,也是是许许多多中大校友的共同情结。
那些年,怀着梦想,我们欢聚康乐园;
那些年,陶醉书香,我们遨遊知識的海洋;
时光流逝,那年的故亊,尽成回忆的温馨;
天涯萬里,我在怀念那些年;
我们多久沒見面?
我多想聚首話当年。
(诗节选自何智略《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