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上了,该干什么了?
上大学干什么?大学已经扩招好多年了,大学已经不再像以前的“象牙塔”那样高不可攀。考上大学的人也很多像“围城”里的人,没进城的人拼命挤进来,进来了又想着出去的事情,在城里这段时间反倒不知干些什么了。有些学热门专业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急需专业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学冷门专业的学生则是素质再好也会遭“冷遇”,从而产生素质高不高无关紧要的思想。又如,社会上还存在用人单位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现象,部分女大学也因此出现素质培养的困惑;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的人际关系网,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素质再好,不如有个好爸爸”;有些来自农村的同学认为,上大学就是拿到了“铁饭碗”,进了“保险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在大学里舒舒服服混上几年。
牛津大学一位校长曾说:大学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索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和多样性。那么上下解放出来,面对大学多姿多彩的个人生活,“能力”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好的事情了。因此有些认为能力是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同学一门心思的搞活动,忘了自己的真正的目的。根本上讲,上大学就是学成一门专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或者为继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专业素质的培养,离开提高专业素养谈提高能力就是摩天大厦没了了基石,辉煌但是短暂。归根结底学好专业才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你的大学道路己基本圆满成功。同时,学好专业课不代表只读专业书籍,要勤读书,多读书,扩大你的知识面。2l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是知识互融的时代,这就需要高素质多方面的人才,唯独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它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多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一些与你专业相联的书目显得多么重要。工科类的学生,不要认为文科类的东西与自己ByeBye了,只探讨数字或化学方程式,把文科一类的知识放在脑后,这是极其危险的。试想一个没有丰富的文学功底,缺乏讲演口才,缺乏社会交际能力或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科学家能真正合格吗?
除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石,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我建设也是同等重要的。
第一就是自我定位,我把它列在第一位,是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
在高中时,还太小不知道世界之大,再加上繁重的课业,来不及自我定位。工作后,才进行自我定位,多走了弯路,浪费自己时间。因此大学时,一定要完成自我定位的任务。比如美国的大学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的选课,三四年级才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就是给学生进行自我定位的时间。当然这样设置的弊端也是有的,不过它至少体现了大学时间进行自我定位的重要性。什么是自我定位呢?要对自己的以及身处的环境有个清晰的认识。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现在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使得学习也变成了负担,成为获得学位的过程或者拿奖学金的条件;或者对专业课产生抵触情绪。其实不然,我曾经认识一位学习法律的本科生,毕业后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硕士、博士工作。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知道他之所以选择化学是他喜欢,但是法律的学习并没有让他比其他本来学习化学的同学缺少什么,在学习法律过程体会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用到化学的学习使他比专业化学的学生多了一份思考的空间。因此,只要是学习,都会有收获。定位一方面是指要做什么,同时也包含遇到困难时如何定位自己。一个人受挫之后,通常情绪恶劣,产生烦恼和失望,容易意气用事,导致意识模糊,从而受到新的挫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受挫时一定要保持沉着和理智,即“平常心”。因为有竞争就有胜败,无论如何都要输得起。真正站在顶峰的总是少数人,成功感总是相对的。人生难免有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必须做到: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模式:集中精力去干你手头的事并尽力干出最好的结果;当在这个问题上无进展时,要有一种补偿能力,开辟新的领域;当你处在下滑阶段时,一定要稳住。
第二,要在专业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并科学的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兴趣,即使是为了一时的目的干了一件事情,成果也第二,要在专业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并科学的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无论做什么,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兴趣,即使是为了一时的目的干了一件事情,成果也不会长久的。很多人认为,学业是枯燥的,其实不然,关键是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视角,要做到这一点,要有情感的投入,又要有信念的强力支持,还得有艺术技巧。在思想观念上,要视学习为人生的支柱,活到老学到老;改变学习心态和心境,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将压力变为不断进取的动力;培养高度热情;深入挖掘学习中的问题。学会用辨证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问题的解决当作一种艺术享受,当作一种乐趣;学会扬长避短。不能因为学习中出现困难而止步不前。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达尔文说过:“我一生的主要乐趣和唯一的职务就是科学工作。”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内容,要使生活有条不紊,就必须学会科学管理生活。有计划性。在安排上,要按照轻重缓急做周密细致的安排,制定自己的长远计划及短期计划,切忌胸中无数;有组织性。要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及速度,使其紧张而有序,繁多而不琐碎,张弛有度;有技巧性。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深入了解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蛮干;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影响成功的要素之一,应利用习惯来增加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习惯包括:准时——不浪费光阴;恒心——工作始终如一;果断——不错失良机;主动——不怠慢懒惰;迅捷——快捷而有力;勤奋——不断加强学习。
第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潜力和创造力,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自信来自于自我承认和肯定,来自于自我能力的发挥。 能力是人适应生活和创造生活的一种手段,是知识的一种转化物,是人们创造财富的一种源泉。生理学和人类学表明,每个人都有一部分自己并不晓得的能力,能做一些自己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应利用自己专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协调好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人的社会中,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的联系或关系。脱离良好的人的环境,很难有愉悦的生活空间。良好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你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好的人际关系则会使你委靡不振,工作消极。“亲贤臣而远小人”是古代皇帝治国之道,“亲良好而远损友”则是交友之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决不是机关算尽,关键是以诚相待,重要的是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此外当你学累的时候,不要忘了同好友聊聊天,多一份微笑,少一份坎坷,当你寂寞时,不要徘徊在校园角落,同室友们打扑克。切记,在大学你有时间,有必要去谈友,倘若虚度四年,纯真的友情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学生活即没有升学的压力,又没有工作的责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是进行自我充实的最佳时光。树立坚定信念和切合实际的远大理想,成为时代的宠儿,做时代的挑战者,拥有一个无悔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