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08级化生本科生党支部:黄美欣
尊敬的党组织:
通过阅读上级下达的相关资料,现对幸福广东的建设提一点意见和建议:
近现代以来,人类把幸福理解为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以为只要GDP增长,幸福生活就会如影随形。这种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创伤,还增加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甚至会导致“幸福鸿沟”。
以日本为例,20世纪下半叶,日本迅速成为经济大国,人均GDP跻身世界前几位,但日本人的快乐指数却长期名列世界倒数第一。日本人不断以牺牲自身的健康、时间为代价,换取金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内心的空虚、无助,最终导致多起自杀事件。
纵观日本的案例中,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在广东GDP数据一路腾飞的同时,所有的人都幸福了吗?
诚然,经济是幸福感受的重要来源和基础,良好的经济条件,对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但过度的经济追求并不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存在着差别,但它在本质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幸福广东,应该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在经济“车轮”快速运转的同时,始终把关注民生放在首位,让广东最大多数百姓所追求幸福就“人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子有所学”得以实现。
“脱贫、增收、就业、物价、住房、交通、治安、教育、医疗、养老、表达、尊严感和归属感”这些问题仍一直缠绕在百姓心中,导致幸福感难以上升。因此建设幸福广东,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广东;保障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广东;创造优美环境,实现宜居广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广东;维持社会安定,实现平安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广东。
首先,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贫富悬殊。虽然广东的整体GDP乐观,但是,是先富起来的城市把这个数字给夸大了。现实中,广东还有很多农村地方的温饱问题还没得到完满解决。建设“幸福广东”,前提是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荷包满,心里安,群众才有幸福感。民富了,才有消费的增长,才能持续地释放内需,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快转型,把幸福蛋糕做大,并分好蛋糕促进人们做大蛋糕。
其次,就业、教育问题要重视。现在的社会,人们都重视教育,甚至出现好学校一位难求的现象。争读好学校,其实是为了就业做好准备。学位是有的,工作是有的,只是人们获取职位的渠道不到位,还有人们挑职位苛刻罢了。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要调整就业大军的心理,并把招聘信息的渠道拓宽。
再者,医疗养老问题严峻。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今年来,人口比例中,老年人愈来愈多,医疗养老问题成了年青一代的负担。许多无力支撑的家庭,面临着看病难的困境。因此,政府应该利用宏观调控,控制医药价格的飙升,增加这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最后,物价、住房方面的保障。这几年来,物价、房价攀升,导致打工一族都负债累累,成了房奴、车奴等。有人感叹,现在的工资不涨物价涨,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娶老婆,怎么养孩子?这些民生问题就应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尽快解决。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也有缺陷。政府可以矫正市场失灵,但也绝非万能。如何把两者完美结合,是政府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解决后,我们只是获得了客观幸福,而主观幸福则要通过个人对人生意义积极思考并努力追求才能实现。所以,政府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精神粮食,例如免费提供图书阅读、各类型的文学讲座、文艺表演等,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后,获得一个娱乐休闲的机会。
此致,
敬礼!
黄美欣
201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