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分析硕士支部王春兰
应组织的安排,我连续看了系列剧《人民的好儿女》。
随后心里便不断反思,不断涌起各种热情。
首先的感受就是对楷模的崇拜,对事迹的感动。接着,我不由的理性思考。思考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动力、我们可不可以、应该从何做起。
他们中的很多原本也是普通的职业、平凡的人,也生活在我们物欲的世界里,是什么使他们从中超脱,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是赵广军的“我志愿我快乐”?是王万青 “今生无悔”的对草原藏民的坚持?还是孙家栋对航天科技终身的奉献?
赵广军,原本一个普通的物管员,98年加入广州志愿者协会。在十几年的志愿者生涯里,他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健康,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志愿服务,先后拿出十几万元帮助并长期照顾66位孤寡老人,帮教1200多名边缘青少年,用自己的手机创办志愿者服务心理热线——“生命热线”,成功的帮助了200多名有自杀和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员重新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赵广军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数年如一日,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管有什么困难险阻,始终如一地坚守本义,保持本色不变。他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却经历了同龄人所不能比拟的艰辛,经济困难,健康受损,情人离去,别人讽刺···但他始终坚持为社会做好事,忠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高尚人格,这种“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难能可贵。
王万青,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他,风华正茂年龄,就奔赴阿万昌草原。为了牧民的健康,为了民族的团结,将青春热血洒在了茫茫草原。为多少人治好了病,他无法陈述。如今六十七岁的他还忙碌在草原巡医。当荣誉挂肩时,只有一句纯朴的话语,那就是“今生无悔”。正因为有王万青一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谱写出了多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壮丽乐章。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著名航天专家,主持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等。50多年来,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归国人员,孙家栋院士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于默默耕耘,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事业奉献全部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他爱党爱国、忠于事业,他发扬民主、误事严谨,他锐意进取、勇攀高峰,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这些品格和作风都是我们技术工作者学习的好榜样。
如此,还有很多很多。
有时再想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感动,也不仅只停留在思考的层面上,关键的一步是我们能做些什么。
保尔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有限的长度里,是什么改变了它的年华虚度,是什么改变了它的碌碌无为?是什么改变了它的广度,是什么让它充满意义。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在系列剧里,我们能看到他们通有的品质,自愿、坚持与奉献,默默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作为研究生党员,未来的技术工作者,我们可以做的更多。我们可以像赵广军一样服务志愿,可以像王万青一样献身边区,也可以像孙家栋励志科技···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品质改变了这些人,这些人发扬了这些精神,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使我们党员的形象具体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