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4月21日,我实验教学中心党支部与工会党支部结对,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展开“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党日活动,观看了清华大学校友剧艺社“人与人生”专题诗歌朗诵晚会,并与剧艺社成员座谈人生观话题。
 
下午7:30,“人与人生”朗诵会在东校区礼堂拉开帷幕,朗诵会由剧艺社导演陶岚琴女士主持,她介绍了剧艺社的组建和发展历史。清华校友剧艺社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大学剧艺社的校友组建的。现有成员44名,平均年龄70岁。这些前辈们全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事业有成。如今共同的热爱---话剧艺术表演,他们走到一起,通过一篇篇作品的选材、排练和演出,一遍遍地感动着、净化着、激励着、愉悦着他们自己。同时也诠释着什么是感动。
 
整个朗诵会高潮迭起,内容博览古今,纵贯中外。有对现实的感慨和歌颂,有对名篇名作的再演绎。《残缺的馒头》和《刑场上的婚礼》鲜活的表现了战争年代真情的凄美与惨烈,震撼心灵;《六点十分的爱》、《矿工的媳妇》和《秋天的怀念》饱含深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尤其史铁生先生说的那句“要好好的活”深深的烙在师生们的心里,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到对父母平凡无私的爱不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钢琴上的黑白左右手》、《千古胜负在于理》、《灯泡》、《弯腰拾起的尊严》充满哲理,寓意鲜明、发人深省;《军神》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对一代伟人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意;《生命桥》感人至深;演出以问答式朗诵《人与人生》作为结尾,在“我用真心写下一句话,请永远珍惜真诚”的回答中结束,让师生们在悠悠岁月中对“人该怎样生,路该怎样行,将来该交一份怎样的答卷”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前辈们的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透过他们或深情或激昂或幽默或低沉的音调,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投入,他们的敬业,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昭然若揭的真理,畅快淋漓的抒情,寓意鲜明的小品,无不折射着老一辈人生命的深度和他们对生活独到的见解。我们在他们自谦而真诚的话语中体会着“人”这一撇一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