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度“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交流(答辩)会侧记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8月30日
上午8:00-12:00时,化学学院2006学年度“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交流(答辩)会在丰盛堂A106室举行。“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课程教学组的方北龙、陈六平、谢天尧、杨洋溢和刘鹏五位老师出席了答辩会并担任评委。答辩会由陈六平教授主持,13个项目组的60余名成员参加了此次答辩会;其中12个项目得到了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设立的“开放实验室基金“和化学学院配套经费的联合资助,另一组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学校教务处设立的“中山大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的资助。

  八点十分,答辩会在谢天尧老师的致辞中拉开了帷幕。整个答辩会遵循小组成员代表汇报,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的程序紧锣密鼓地进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充分展示了本组的科研成果,并与同学们分享了宝贵的实验心得;在认真聆听完报告之后,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点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积极提出改进意见,一问一答之间不断地迸出思维的火花;老师们给予的点评恰到好处而又不乏幽默,会场时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整个教室处于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让人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享受着科学与创新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与奥妙。特别是当“应用刻蚀电镀制作工艺品”小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刻蚀成品时,那精巧的工艺、精美的刻蚀图案无疑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时引来大伙的啧啧称赞;而“纸电池的制备”小组也不甘示弱,他们现场演示了自制的纸电池使二极管发光,教室里再度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高潮,人群再次沸腾起来,在目睹科学研究可以真正转化成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成果之后,同学们真正了解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价值,对实验、对创新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都一致表示在本学年度的“开放式、研究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东西,收获颇多。

  四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答辩会接近尾声。最后综合考虑选题新颖性、课题应用性以及实验难易程度、答辩表现等因素,评委会经过一致讨论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纸电池的研制”项目以其高技术前沿、难度大、挑战性强、成果新颖获得一等奖,“银纳米颗粒和支状体的制备”等6个项目获得二、三等奖。

  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领导温光浩处长、学院领导童叶翔教授、杨洋溢和谢天尧老师分别给获奖的小组颁发了证书和奖金。随后,温光浩处长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所作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化学学院在中山大学“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探索与发展中所做的前瞻性工作在全校发挥了引导性、示范性作用,并表示学校将继续对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童叶翔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同学们的科研热情、探索精神十分宝贵,大三这一年的开放创新性实验经历是大学生涯中重要而精彩的一笔,他同时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对大家未来的科研道路寄予了殷切期望。最后,陈六平教授对答辩会进行了简短总结,他热情洋溢的话语与阵阵热烈的掌声宣告答辩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