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的有效平台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06-23
2010年6月18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第十届(2009学年度)“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论文答辩会在丰盛堂A106室举行,答辩会由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六平教授主持。答辩会伊始,化学学院副院长巢晖教授致辞,他指出,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已经成为引导本科学生进入科研殿堂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其中,让同学们领会到科研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祝愿今天参加答辩的同学表现出色,取得好成绩。
本次答辩会有27位同学参加,其中得到资助的项目23项,非资助项目4项。答辩会上除了参加答辩和前来学习的同学,还有多个导师也前来观摩了答辩,支持自己的学生,也显示出本科学生在课题组占一席之地,现在很多同学从低年级就有着较强的参与科研训练的意识,关注各种提前进入实验室的途径和平台,在一、二年级时通过大量科研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积累了初步的科研技能,也对相关学科实验室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入高年级后,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师和实验室以参与科研实践。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很好的适应了同学们的这一迫切需求,为他们搭建了科研训练与学术交流平台。在项目完成的同时,伴随着本科生读研、优秀毕业论文等的有效产出。
答辩形式与往年相似,分为8分钟PPT展示和4分钟评委提问。27名同学的表现都很自然、自信,钟锦辉等几位同学的实验内容完整、数据充实、幻灯片制作和现场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虞晓云的英文报告流利,梁睿同学把合成的驱蚊剂送给评委,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令评委们大为赞赏。
评委们严谨认真,用鼓励的口吻就课题工作的细节,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方面给同学们提出问题,也结合自己的体会耐心传授,向他们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包括实验内容的深入、报告结构、论文的写作、PPT设计与制作、思维方式、描述技巧等方方面面。评委们的鼓励也让同学们觉得踏实,思维开阔许多。整个答辩会严肃紧张、条理分明,气氛十分活跃。答辩会持续了8个多小时。同学们很注重评委的意见和问题,在答辩后再次细心的回忆了评委们的提问,一一作出书面回答,给接下来接手工作的师弟师妹一个提示和建议,继续完善课题。
会后,评委们分别就研究工作的完整性和创新性、数据可靠性及文字表达、口头报告准备及表达和回答问题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无记名评分,最后经答辩委员会集体投票表决评选出第十届(2009学年度)“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的获奖者八名,分别为:
特等奖:钟锦辉、虞晓云
一等奖:甘嘉永、王 瑜
二等奖:杜一丹、温婉华
三等奖:何 霆、傅 雷
特等奖:钟锦辉、虞晓云
一等奖:甘嘉永、王 瑜
二等奖:杜一丹、温婉华
三等奖:何 霆、傅 雷
各位评委一起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陈六平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很多同学都做得很出色,感谢各位评委花了大量的时间审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谢谢各位同学的努力。这个项目的开展对同学们将来的发展都有受益,对大家来讲也是个锻炼的机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有了这样优秀的品德,无论将来走到哪个行业,都会做得很出色。
最后,各位评委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第十届(2009学年度)“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论文答辩会在师生们的和谐留影中圆满结束。

巢晖副院长致辞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参加第十届(2009学年度)“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答辩会的
同学与学院领导和评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