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范,“杰青”风采
12月7日上午,藉04级党章学习第五小组邀请无机所鲁统部老师座谈之机,我们也有幸领略到了鲁老师的风采,并聆听教诲。十点半刚过,一位头发斑白带着大眶高度近视眼镜的青年学者走进丰盛堂b202室,一身俭朴的着装首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这就是鲁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多篇论文被SCI收录,曾获得过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多项基金,最近又获得200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我院第六位获此殊荣的教授。
鲁老师坐下后看了一眼大家,微微一笑说:“看来大家有备而来啊,既有录音又有录像,搞得我都有点紧张了,”引得大家一阵乐。就在这种和睦的气氛下,开始了座谈会。
l 坚定信念,毅然入党
党章学习小组的入党积极分子们与鲁老师聊到入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他在大二时就写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名额有限,没有被批准,一直到博士期间才成为中共党员。90年入党的他,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当时正处于“六四”风波刚结束期间,人心动荡,但 鲁 老师在多年来(从写入党申请书到入党经历五六年)接受党组织培养和考察,又经历了思想冲击,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老师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与改革开放取得的社会进步,看到本科生里能有这么多入党积极分子感到十分欣慰,同时告诫同学们入党不能带有功利性,思想要纯正,入党后要以更高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
鲁 老师一席话让在座者感触很多,同学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也更坚定了入党决心。
l 治学态度,成功秘诀
从一个喜欢动手制作各种木工的农村孩子到今天中山大学化学院教授,鲁老师现身说法,从兴趣讲起自己的科研之路。他从小就热爱科学,热爱动手,并坚持自己科研兴趣,充分发挥才智为之奋斗。大学本科期间,鲁老师努力地学习各门基本课程,把做课后练习题当作乐趣,巩固了知识。诚挚的热爱+不懈地坚持+发挥才智=今天的成绩,也正是由这条公式开始, 鲁老师在一条条化学方程式里找到了热情。
“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好”。鲁老师对科研就是抱着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为了要在院士级别的评委们面前用短短12分钟讲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成果,他申请“杰青”的答辩演讲稿,反复修改了14次。鲁老师表示,如果不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就很容易失去机会。他希望同学们不要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要是老师交给小事情没有认认真真去做,也会做不好,到了大事情就不会做了。
“碰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如果一个人碰到困难,就轻易言弃,久而久之,他就会失去冲劲,以后碰到任何困难都会习惯去放弃,很小的困难都可能击倒他。搞科研要求不畏难,不言弃,历史上有不少因畏难而没坚持下去,结果被其他科学家发现本该自己能发现的成果的例子。
l 科研精神,学者风范
谈到当前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学术界存在不少学术垃圾现象时,鲁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现在急功近利的环境下,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不要刻意去追求文章的数量,因为科学研究的乐趣不在于发一堆垃圾文章,科学研究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你的努力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应该enjoy science 不是enjoy publication。”现在中国的科学研究发展存在阶段性的问题,开始国内文章不多,国外文章更少,因此只能通过文章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工作者。然而,当文章多了就开始追求文章的质量,SCI影响因子。现在中国就处于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候,再下一步就要看你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这样也是回归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了。 鲁 老师见解之深刻彰显学者严谨的科研风范。
l 敦敦教导,“杰青”风采
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鲁老师更是关心有加。他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优势很明显:信息来源广,网络发达,交流增加,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眼界比过去的人开阔多了。当然机会多了,面临的诱惑也会增加,没有过去的用功和踏实,相比起来容易浮躁得多了。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还要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要多学知识,不光是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还要提高心理素质。鲁老师还详细解说了各种能力的重要性,并教育同学们要珍惜年轻的时光,好好利用自己年轻的精力,为以后的人生路打好基础。
鲁老师的敦敦教导不仅给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课,也给当今的大学生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院宣传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