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常识
79、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以上计算机连在一起的“计算机群”,再加上相应“通信设施”而组成的综合系统。计算机网络常常简称为网络。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是随着社会对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更准确一些说,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把不在一起的计算机等设备相互联起来,用相应的软件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可以由一个单位内的计算机组成,实现局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也可以由上百个国家的几千万台计算机组成,形成硕大无朋像蜘蛛网一样的“怪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这就是因特网。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只要把单位网络和因特网连通,你的网络就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
80、信息交流
一个现代化的大公司往往有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例如生产部、仓储部、市场部、财务部等等,有的还会有若干分公司。这些部门和分公司在地理位置上可能不在一起。但是,各个业务部门需要随时知道其他部门的各种数据;如分散的销售数据需要及时集中起来告诉仓储部和生产部,分散的财务数据需要随时送到财务部集中处理以配合公司的整体行动;诸如此类,都需要信息交流。传统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电话、报表、信件等实现,而对于已经电子化的信息来说,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使信息交流更为方便、准确,例如不用记录电话的内容,更不用担心电话记录有没有错误。
计算机网络还使信息交流更为及时,《人民日报》每天只出一次,而它的网络版可以随时发布新闻。
81、资源共享
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能干很多事情,但有时总还存在一些美中不足。比如办公室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一台最新式的计算机,但打印机的配备却成了问题:如果只为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配备打印机,那些没有配备打印机的人打印时需要把文件用磁盘拷出来到有打印机的计算机上去打印,不仅麻烦,而且也耽误别人的时间;如果给所有计算机都配备打印机,这些打印机多数情况下会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明显的浪费。因此,最好是配备少量的打印机,但所有计算机都可以在这些打印机上打印并且做到相互之间不影响工作。这就是资源共享。
除了打印机之外,还有外部存储设备、绘图仪、扫描仪、软件和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共享。特别还有人力资源的共享,例如一个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全国特级教师的辅导。在网络中共享资源既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又便于集中管理。
82、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的地域范围可分为:
(1)局域网(LAN):一般限定在小于10km的范围区域内,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起来。局域网通常用于一个单位,一座大楼或相邻楼群之间,也特别适合于一个地域跨度不大的企业建立内部网。
(2)城域网(MAN):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100km的区域。
(3)广域网(WAN):网络可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围,如因特网。
目前局域网和广域网是网络的热点。
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可分为:
(1)有线网: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同轴电缆网是常见的一种连网方式。它比较经济,安装较为便利,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传输距离较短。
双绞线网是目前最常见的连网方式。它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但易受干扰,传输率较低,传输距离比同轴电缆要短。
(2)光纤网:光纤网也是有线网的一种,但由于其特殊性而单独列出。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做传输介质,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可达数千兆bps,抗干扰能力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设备的监听,是高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且需要高水平的安装技术,所以现在尚未普及。
(3)无线网:采用空气做传输介质,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输数据,目前无线网联网费用较高,还不太普及。但由于联网方式灵活方便,是一种很有用途的联网方式。
83、局域网的组成
局域网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构成: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也叫网络接口卡或网卡;四是连接线,也称为是“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的光纤。我们把这些硬件连接起来,再安装上专门用来支持网络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Netware, 或Windows NT Server 等网络操作系统等,那么一个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的局域网也就形成了。
84、网络协议
网络的基本功能是进行信息交流,在网络上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在流动。这些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格式,否则,信息的传送者不知道这些信息该往哪里送,信息的接收者也不知道这些信息表示什么意思。
因此,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收者和信息的传送者必须订立一个协议,对在网络上流动的信息的格式作出规定,这些规定就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还规定了信息传送的速率、差错控制的方法等等。不同类型的网络,网络协议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些协议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但是所有协议的基本功能或者目的都是一样的,即保证网络上信息能准确无误迅速地被传输到目的地,并被信息的接收者正确理解。
在网络软件中,除了网络操作系统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软件了。
85、因特网
因特网(Internet)也有人称国际互联网或互联网,是所有网络中最大的一个网络。它是全世界范围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的集合。计算机通过因特网通信时,必须遵守规定的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源于美国国防部的一个网络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现在每天都有新的网络加入因特网。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全世界范围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政府文件到股票行情、从学术论文到体育新闻等等;也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和通信。
目前我国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因特网用户。
86、IP地址
因特网上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用户需要和指定的计算机通信。这就需要给每台计算机规定一个“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IP地址。IP地址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用“.”号隔开,例如198.36.6.34。这个地址在计算机内是用32位2进制数字表示的。
87、域名系统
IP地址是一串看起来无规则的数字,既难以记忆,键入时也容易出错。能否用含义比较明确、记忆比较容易的一串字母来代替?例如用microsoft.com来代替Microsoft公司Web服务器的IP地址,以方便用户对因特网的使用。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使这种代替成为现实,在上面的例子中,microsoft.com被称为“域名”。 采用域名技术,并没有改变因特网IP地址的分配和寻址机制。当用户以域名形式提交请求时,仍必须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才能进行网络通信,这种转换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工作是由一台服务器自动进行的,这台服务器称为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把域名自动转换为相应的IP地址。
域名的一般格式是“机构名.机构类型代码.国家或地区代码”。
机构类型代码由三个字母组成,如:
com 商业机构
edu 教育机构
gov 政府机构
mil 军事机构
net 网络服务机构
org 组织
国家或地区代码由两个字母组成,如:
cn 中国
jp 日本
au 澳大利亚
uk 英国
因特网国际特别委员会把域名分为国际顶级域名(如:ibm.com)和国家顶级域名(如:hznet.com.cn)两类。
在我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国家授权管理中国域名的唯一机构。
88、因特网的用途
因特网最基本的用途是提供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公告板、新闻组等。
89、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也称为3W或Web或Web网或环球信息网。Web是因特网最重要的一种应用,人们通过Web进行信息浏览。人们常常把万维网和因特网混为一谈,其实并非如此。有人形象地把因特网比作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而万维网则是成千上万在公路上跑的汽车。
Web中有无数的多媒体文件供用户访问,人们上因特网的最主要目的是访问这些文件。这些文件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 Makeup Language)写成的,称为超文本文件。超文本文件是一种含有文本、图像、声音的多媒体文件,并能实现与其他文件的非顺序网状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接(Hyperlink)。Web中信息的传输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90、统一资源定位器
为了对Web中难以数清的不断增长的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访问,每个资源都必须有一个代号,这些代号称为资源定位器。资源定位器都有统一的格式,因此称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URL)。统一资源定位器有时也称为资源地址或万维网地址。一个统一资源定位器由资源名称、所在服务器的名称和访问该资源时所使用的协议组成。例如,http://www.ibm.com/Features/Hariem/Hariem.html表示要访问IBM公司的一个超文本文件。其中,http表示访问该资源时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www.ibm.com表示IBM公司的Web服务器(ibm.com是这台服务器的域名),后面是要访问的资源的路径和文件名。
91、Web浏览器
Web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东西呢?Web浏览器的出现终于使得网上获取信息的手段有了本质的改善,Web浏览器简称为浏览器。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解释统一资源定位器和超文本文件,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无论用户所需的信息在什么地方,只要浏览器为用户找到之后,就可以将这些信息(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提取”到用户的计算机屏幕上。由于Web采用了超文本链接,你只需轻轻单击鼠标,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信息页转移到另一个信息页。web是目前Internet上最让人倾心的系统。
目前,我国使用较广泛的浏览器是IE。
92、网站
网站是Web网站的简称,它未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它至少要包含一个机构或个人存放在一个Web服务器上的一组超文本文件,它们以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这种页称为网页。
个人网站一般只是个人的一组相关网页的集合。个人网站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名片。我们是把名片存在兜里,而个人网站是把名片放在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可看到。在网站上还可以设立留言册,让别人和你沟通。也可以在网站上展示你自己的才华,把你的兴趣、爱好、收藏提供出来,让大家共享。网页既可以十分简单,仅一份自我简介,也可以做的很深,很有厚度,很专业,这样一来有利于有共同爱好的人互相交流。总之,个人网站为你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口。
机构网站是真正的网点,它除一组超文本文件外,还需包括Web服务器、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入设备等。
网站有不同的类型,如人民日报网站是信息发布类网站,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是信息搜索类网站(也称为门户网站)。
93、主页
主页(Home Page)是一个Web网站的起始页,是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时看到的第一页。在主页上通常有许多超链接,作为浏览网站的其它页的向导。
94、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E_mail)是因特网又一种重要应用。在因特网上每个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信箱”,这种信箱被称为电子信箱,人们通过电子信箱向别人发送“邮件”和接收别人发来的“邮件”,这种邮件称为电子邮件。每个电子信箱都有一个地址,它由三部分组成:用户信箱名、@和域名。例如,zbs@ccw.com.cn是计算机世界报总编室的电子信箱地址。
电子邮件是一种利用因特网传递信息的便捷的现代化手段。电子邮件的传递由SMTP和POP3协议来完成。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通信。电子邮件的内容不仅仅包含文字,还可以包含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你可以通过申请获得自己的电子信箱,使用计算机撰写邮件,通过网络送往对方信箱,对方从自己的信箱中读取信件。电子邮件因其快速、廉价而被广泛采用。
因特网的电子邮件系统需要两台服务器。一台叫邮件发送服务器(SMTP),专司邮件发送,一台叫邮件接收服务器(POP3),专司邮件的接收、存储。电子邮件的收发必须遵守两个协议,一个是POP3,另一个是SMTP协议。
95、邮局协议
POP3是“邮局协议”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接收邮件的协议,它规定了用户的计算机如何与因特网上的邮件服务器相连,从而保证用户将邮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以便脱机(即下网,退出因特网)阅读或撰写邮件。
SMTP是“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的英文缩写,它保证邮件传送服务器将你的邮件转移到另一个POP3邮件接收服务器,该邮件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邮件存储并转发给收信人。
96、文件传输协议(FTP)
在因特网上有着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仅仅依靠浏览器还是不够的,文件传输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因特网基本功能之一。
FTP是文本传输协议的英文缩写,他既是一种协议,又是一个程序。网络上的用户可以通过FTP功能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从其中下载用户所需要的文件,包括获取各种软件、图片、声音等,比如,你可以到美国联邦政府去下载某次会议文件、2000年经济预算、移民法修正案等等;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件上传给网络。
97、远程登录(Telnet)
远程登录是因特网最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因特网远程访问的工具。
利用远程登录,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可使用户的计算机暂时成为另一台远程计算机的虚拟终端。一旦登录成功,用户就可以进入远程计算机,并实时地使用该机上全部对外开放资源。通过远程登录,用户不仅可以进入世界各国的图书馆进行联机检索,也可以进入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对外开放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进行查阅,甚至可以在登录的计算机上运行程序。
98、电子公告系统(BBS)
电子公告系统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因特网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其性质和街头或校园内公告栏相似,只不过BBS是通过因特网来传播或取得消息。用户在BBS站点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下载软件、发布信息、参加讨论、聊天、收发邮件、发送文件等。比如说你的声卡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怎办,那么你就可以到BBS上发个“贴子”,很快就有人来为你解答。你自己有什么心得或者有些好的软件、好的收藏愿意提供出来让大家共享,你也可以把它“贴”到BBS上。所以BBS是一个大宝库。
99、新闻组(Newsgroup)
新闻组是一个在Internet上提供给网络用户用来彼此交流或是讨论某一共同话题的系统。它是因特网信息服务基本功能之一。在新闻组里,大家可以公开发表和交换意见,可以针对特定的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单纯看看别人所发表的文章。
100、聊天室
网络聊天室(Chat)和BBS、新闻组不同,它没有专门的话题。就像到茶馆,随便找个座,跟大家打招呼,随意跟在座的和新进来的人,不论认识与不认识,不论老与少,也不论男与女,随意聊聊,天文地理,山南海北,无所不可。聊天室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良莠不齐,对青少年特别要注意正确引导。
101、IP电话
IP电话又称网络电话,它是通过因特网来传送语音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基本原理是把语音经过压缩后形成IP包,然后通过因特网传送到特定的服务器上,再由服务器传送到对方进行解压还原成声音,从而实现语音的传送。由于语音经过压缩,并由网络传送,所以与普通电话相比,速度上略有延迟(即不是真正的实时传送),语音质量也有所下降,如果网络拥挤的话,通话质量将得不到保证。但正因为是压缩传送,才能够充分利用通讯线路的带宽,实现多路数据的同时传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低成本的长途通话,这也是IP电话最吸引人的地方。IP电话有三种方式:
1、 计算机—计算机;2、计算机—电话;3、电话—电话。
102、网上传真的优越性
1.网络传真与普通传真相比:①由于网络传真是通过数字方式高精度地传送图文信息,所以比用模拟方式传送的普通传真情晰度更高。②具备一投多递功能:当你需要发送一份传真到多个目的地时,只需要发送一次,而不需要像传真机那样一份份地发,即费时又费力。③具备自动重发功能:当对方传真机占线时,网络传真将会自动重新发送,而不需要人工手动重复发送。④操作简单方便:不用把要传真的文件录入电脑再打印出来放入传真机中传送,而是直接用电脑传送。⑤价格低廉:这也是网络传真最大的优点,通过因特网传真网络,可以让客户享受最廉价、最经济的传真服务,甚至是全免费的。
2.网络传真与电子邮件相比:①电子邮件是发送到对方的信箱中,如果对方没有上网或没有电子信箱,则无法传送。而网络传真机就可以发送。②通过信息反馈,能够迅速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了传真。而电子邮件发送之后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收到,如果是时效性强的信件,往往还要打电话通知对方查看信箱,如果是国际长途,则起不到价廉的作用。③通过网络发送传真,一般十几分钟对方就可以收到,而电子邮件只要双方有一方忙或者电脑发生故障,则电子邮件就可能有几个小时的延迟。④电子邮件用于国际通讯时,一般不能传送中文和图形、图表等信息,而网络传真则可以传送我们想发出的任何信息。⑤电子邮件没有什么安全性可言。因为E—mail原理十分简单,任何一个熟悉因特网原理的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伪造电子邮件、截获电子邮件。而网络传真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103、网络传真的使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二种网络传真方式,一种是Faxsav,另一种是TPC。二者各有长处,前者可以发送到世界各地任何一部传真机上,但它是收费的,后者虽然是全免费,但是只能发送到它服务区域以内的传真机上。
104、网络寻呼
随着各寻呼台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寻呼台纷纷开拓新业务,于是,网络寻呼应运而生。网络寻呼主要有以下四种:1.网页寻呼;2.邮件寻呼;3.网络秘书;4.网上查台。
105、网络社区
网络社区也称为Web社区。
建立网络社区是网络的社会功能延伸的必然结果。Web社区同我们日常居家的社区既相近,而又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域和社区,有自己特定的社交圈。不同的是web社区基于个人兴趣,并且没有地域之隔,只要情投意合,无论天涯海角,大家可以组成同一Web社区。
106、网上医疗
网上医疗集医疗、教育及交易于一身,较之网上的其他业务更加体现网络的应用特色,并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意义,因此在众多的网上业务中独树一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网上医疗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1)基本业务
医学小百科或网上家庭医生等医学常识讲座,通常是一些定期刷新的静态的医学信息及医学论坛;还有各家入网医院的医疗环境、医疗设施及医学水平介绍;网上公布各类医生的联系方式,病人通过E—mail或新闻讨论组同这些医生进行非实时的交流。
(2)增强型业务
病人通过BBS或者类似IPONE这样的聊天工具与网上各科医生实时对话,进行保健咨询,此时医生提供的信息仅供病人作一般性参考,医生不开处方,不负法律责任;病人也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访问不同的医生,获取综合意见。
(3)高级型业务
定期保健、专家会诊、手术观摩、医学会议等。该类业务可以传送病历、处方、X光片、医学影像数据及其病人有关的生理信息,医生病人可以实时全动态交流等;按照用户需求变化,还可以将该类业务细分为不同带宽级别的几项子类。
(4)边缘业务
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初,国外就有了通过通信网络来进行远程救护的概念,但是由于网络通信技术及通信速率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应用;今天,随着计算机通信与多媒体影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及成熟,特别是通信速率的不断提高,网上医疗由于其实用意义而极富吸引力。国内外就有不少互联网上实现远程医疗诊断的案例。
107、联网
联网专指“联”因特网,就是把计算机和因特网相联(很多人把联网称为“上网”,这使“上网”有两种含义,另一种含义是“上”因特网浏览等)。既然因特网上的世界这么精彩,如何联网?选择什么形式联网?
因特网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今天日新月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而通信技术则相对滞后,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全球五亿左右网民拥挤在网络上,等待传输的时间往往超过实际浏览的时间,难怪WWW被戏称为“全球等待" (World Wide Wait)。至于虚拟现实、视频点播(VOD)等需要高带宽的技术,因无法达到真正的实时而难以进入实用领域。因为一般多媒体全屏动态图像至少需要1Mbps(MPEGl)或者3M—6Mbps(MPEG2)的带宽,这是传统方式所远不能满足的。在中国,带宽问题更加严重。如果你还没有联网,那么选择什么形式联网就值得认真对待。就网络接入方式看,可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108、无线接入
无线接入有微波接入和卫星接入两种。这两种无线接入都具有使用方便灵活,无须铺设线路,特别对于有线接入困难的移动用户、偏远山区、海岛等更有重要意义。
l09、有线接入
有线接入分为四种:专线接入、光纤接入、有线电视网接入和公用电话网接入。这一部分也就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它是制约因特网传输速率最主要的“瓶颈”。有线接入是大多数用户的接入方式,用户应当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当然,因特网传输速率绝不仅仅在这“最后一公里”,还受制于整个骨干网的传输速率。骨干网改造难度大,所费投资多,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
目前家庭用户一般通过电话线接入,有MODEM联网、ISDN联网和ADSL联网。
110、MODEM联网
利用现有家庭或办公室公用电话线路,再买上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联网,这是目前最便捷,也是大多数人的联网方式。Modem联网的缺点是上网速度慢。
通信线路分为模拟线路和数字线路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线路上传输的信号分别是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当前我国广大拨号联网用户使用的是市话线路,属于模拟线路。但计算机发出的原始信号却是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序列。为了利用现有电话线路进行异地之间的计算机通信,必须在发送端先通过一个调制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在接受端则通过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起就称作调制解调器,英文就是MODEM。
常见的MODEM传输速率有每秒14.4K、28.8K、33.6K比特等,目前MODEM的最高速率是56kbps。利用MODEM联网,由于速度慢因而不能完成视频点播、远程医疗等需要实时传送活动图象的任务。
111、软Modem与硬Modem
Win-Modem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Modem,它们通常是用较少的芯片去完成传统Modem的工作。缺少的芯片所担任的工作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但完成的效果还不是很完美,并且还要占用系统资源。也就是说,使用Win-Modem是以降低系统性能为代价的。
当然Win-Modem也有它独特的地方,比如可以进行软件升级和修改,这是传统的硬Modem所不能比拟的。
一般说来,外置的Modem都是硬Modem,价格便宜的内置Modem 很多是软Modem。
112、Modem的安装
modem的安装包括四个主要步骤:
(1)modem的硬件安装;
(2)modem的驱动程序安装;
(3)拨号网络和网络协议的安装;
(4)其他功能如浏览安装、电话功能、传真功能、E—mail功能的安装等。
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用户都已经使用Windows9x操作系统,它们都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能自动识别接入系统的modem,当系统提示输入modem驱动程序时,只要把供应商提供的驱动程序的软盘或光盘插入,输入驱动程序所在的路径和相应modem的型号,即可自动安装。所以,这些步骤最重要的是第三项。
113、ISDN联网
ISDN是英文缩写,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顾名思义,它是在各用户和网络接口之间提供数字连接的一个综合业务网。简单地说就是能在一条电话线上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性业务。一条线可供多个终端或电话同时使用。例如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或一台数据终端可以同时在一根线上使用。真正实现了“一线多能”。
114、非对称数字用户环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ADSL)一种运行在普通电话线上的高速宽带接入技术。它采用新的数据压缩方式,上、下行的最高速率不对称,分别为1Mbps和8Mbps。能实现一面上网,一面打电话。
115、网卡
网卡是一块插入微机I/O槽中,使微机联入网络的集成电路卡。(人有把存有上网费用的卡也称为网卡,那是上网的费用卡,这是联网的电路卡)它按总线类型可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PCI网卡等。
网卡的工作原理与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只不过在网卡中输入和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传送速度比调制解调器快得多。
网卡有16位与32位之分,也有不同的速率,现在常见的网卡是10—100Mbps自适应网卡。
116、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用户联网要通过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ISP为一般用户提供接入、技术支持、免费软件等服务。ISP通过高速电缆和因特网相联。
我国大型ISP的网有:中国电信网(CHINANET)、中国联通网(UNI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网通网(CNCnet)、中国金桥网(CHINAG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