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写给10级师弟师妹
曾看到一个驯鹿迁徙的场景,印象很深刻,无论是年迈的老鹿还是刚出生颤颤巍巍的小鹿,成千上万的驯鹿靠在一起,在头鹿的率领下在长达几千公里的大路线上进行生命的跋涉,一路上有互助,有牺牲,有放弃,亦有选择,最终到达新的大地时,才有继续生存的机会。
在我心中,这就是社团的极致。互助而又竞争,为着更好的目标——更好的生活而跋涉,而奋斗。
一直都觉得人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罢了,驯鹿迁徙的本能,人也有。人也许不需要地理的变迁,但精神上总是要寻找一个彼岸。一个人的旅途过于孤寂与残酷,精神需要一艘与别人共航的船来摆渡。
必须说职协就是我的船,作为中大四大社团之一的职协,以“致力于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推介英才,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服务”为立足之本,以“高效”为发展之道,以“专业”为动力之源,业务范围涉及全校各院系博士、硕士及本专科生就业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职协的强大,正是因为职协可以给你带来别的社团不能给你的东西,众多中大学子期待能进入职协,我亦选择了职协,而职协亦选择了我。
在职协工作了一年,我不禁感叹:职协,是个制造精英的地方。我很幸运选择了职协。在这里,我时时都会感受到一种压力。在不断的接触有关职业的信息,组织形形色色有关求职的活动,接待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之后,不知不觉中精英意识就悄然地萌发着。还记得一位职协前辈说的一句话:“职协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传播一种理念。”走过一年,才逐渐明白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精英从来不是在大四时突然崛起的,而是在四年宝贵的大学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淀下来的。在大学,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做什么!然同学会有不同选择。很多同学认为辛辛苦苦考入大学,就可以在大一大二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生活。殊不知自由的代价,就是在别人提高的时候你在浪费青春。这样的落后,并不像成绩可以追补。职业规划讲座上一位校友的话,至今依然铭刻于心:大一大二的两年,是很关键的:想要考研的人,那是打下地基的日子;对于想要毕业后找工作的人,那是实践出真知的启蒙阶段。如果你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就需要你在大一就开始准备,更要学会选择!
大学生活确实是要学会选择的。日后不同的生活,取决于你不同的选择。小到大学社团的选择,大到就业方向的选择,方方面面,形形色色。
曾几何时,偶然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在你左边有一辆卡车向你撞来,在你右边也有一辆卡车向你撞来,你会选择被哪一辆卡车撞飞呢?”自然,问者给出了所谓的颇为理智的答案,那便是放弃。这当然只是个冷问题,答案似乎也不针对题目去做选择,然而,当你猛然意识到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时,不得不有几分无奈。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权不过给予我们一种假象。
选择,不断选择或许对于大家来说,是大学四年时光最本质的内涵,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斥着选与被选,作为人生缩影与折射的大学生活,自是如此。而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深层的一面。选择总是与坚持共存,“无悔于选择,执着于追求”是抽象而唯美,但却时常感到丝丝悲壮的说法,纵然“青春无悔”,纵然撑死了不过是遗憾罢了,但对于点点的缺失的畏惧,难免让人本能地担心内心缺口的东西有一天一下子变成了伤口。
在这样的一个多元且多彩的社会大背景下,已经很难笼统地用一种模式去判断哪一种选择是对的,哪一种选择是错的,当然,道德范畴内的除外。譬如,没有绝对的说,你执着于学生工作是错的,你沉醉于学业钻研中是对的,抑或是倒过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奏响怎样的主旋律,决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凡事皆因人而异。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竭尽自己之所能,皆可获益匪浅,或者说很有意义,但是对于目标来说是否有实在价值?有所舍而有所得,乐章中本应美妙的插曲倘若与主旋律格调冲突,那么便丧失原有的功用而应予以剔除。
人在红尘,难免世俗,或许对于现在所学专业的选择并非你所愿,而是天选的结果,但却值得庆幸。不要怨天尤人,自己的努力最重要!
诸多技术性的学科给人们的是具体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选择人生的主旋律。而这一切,在于我们反复经历、深刻体验,回归平静后得以有所反思。而我想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所要面对的,也是成长的意义吧,或许,理想与梦想的区别便在于它是理性的,是需要通过现实化的途径来实现的,而不是远离现实、虚无缥缈的梦幻……
寥寥数字,并不能表达此刻心中的千头万绪,唯一能做的,是表达一个真诚的心声,一分衷心的祝愿:希望诸君若干年后回想大学生活时仍会说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