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纳米之路——种子论坛系列活动第一场
2016年11月6日19:30,由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促进学社举办的种子论坛系列活动第一场——通往纳米之路(On My Way to Being A Nano-scientist),在丰盛堂A107如期举行。应邀主讲的卢锡洪副教授为化学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卢锡洪老师以“新型纳米材料”的视频开始了自己的故事和经验分享,他用“险入中大、误入纳米、直博之路、公派出国、留校任教”二十个字概括出自己由“学渣到纳米科学家”的蜕变历程。
“险”入中大
说起那段经历,卢老师颇为感慨,因为那年正好中大扩招,卢老师才有机会进入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成为化学生物学专业的一份子。卢老师表示自己当初刚踏入校园时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时期,似乎每天都非常忙碌,但又不知道究竟在做什么,这是目标缺失、环境骤变引起的,所以学习方式必须改变。卢老师指出,由于缺少老师的督促,许多同学渐渐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但是优秀的同学会依旧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自省。虽然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卢老师不忘告诫本科生们:“不管你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大学里的成绩都非常重要”。
“误”入纳米
本科前两年迷茫、后两年渴望改变的决心让卢老师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轨迹。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误”入化学实验室的趣事,虽然他当时对实验室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这为他日后在纳米、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卢老师的个人经历让我们明白,日后进入实验室,不应完全依靠师兄师姐的帮助,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真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

图1 卢锡洪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
直博之路
卢老师用“一个没有睡醒的决定”调侃自己的直博选择。他讲述了自己在选择工作和继续深造时的纠结,不过感谢“没有睡醒而做的决定”,他有了今天的成绩。研究生阶段的瓶颈期,卢老师没有放弃,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终于取得突破。他强调,严谨认真的态度与坚定不移的决心在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从卢老师的故事中,我们也领悟到:唯有热爱与坚持,方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公派出国
卢老师向现场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美国读博的经历与感悟:虽然部分国外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条件赶不上国内,追求学术的激情、刻苦钻研的精神却让他们取得非凡成就,被国际认可,这也让卢老师更坚定了“越困难越努力”的科研决心。物质条件的匮乏并不能动摇求知者的坚定信念,这也是每位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者们所共有的品质。我们都应以此为榜样,即使在困难之时依旧保有一颗上进、努力、永不放弃的心。
留校任教
攻读完博士后,卢老师选择留校任教。他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他曾经所在的实验室由于没有任何成员做好相关准备,因而错失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的机会,这启发我们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我们要不断“武装”自己,以便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
论坛结束后,促进学社社长许可向卢锡洪老师赠送了纪念品。

图2 促进学社社长许可向卢锡洪老师赠送纪念品
21:30,120分钟的精彩讲座在热烈而不舍的掌声中正式结束。卢老师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以生动幽默又饱含深意的话语为现场同学选择自己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方式提供积极的引导,到场的同学们在聆听了卢老师的个人经历与感悟后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