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第三期骨干培训班研讨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2016129日,第三期骨干培训班研讨会在丰盛堂A107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增强学员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思想高度和综合素质,也希望能借此平台增进学院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为化学学院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到场嘉宾有: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老师,共青团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委员会书记关文彦老师,团学指导老师王雪燕老师,化学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钟建浩,团委常务委员苑丹妮,党支部代表杨煌盛、李俊彦、马静,助理辅导员彭子键,中山大学见义勇为优秀学生姚鸿鹄,前南校区学生会主席陈凯煜。

       主持人宣布研讨会正式开始后,苑丹妮发言表示,将此次研讨会选在今天举行的用意是鼓励同学们学习 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精神,81年前北平学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为祖国发展进言献策,而在今天也希望大家能用努力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

       第一组与第四组的调研主题为:公益时的发放依据。第二组与第五组的调研主题为:优秀社团的评判标准。第三组与第六组的调研主题为:优秀学生干部标准。各个小组运用了诸如问卷星、人物访谈的方式,对自己的调研题目进行了深度调查与探讨。同时,负责同个调研主题的两组也相互了解,互相补充。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在现场每个小组6分钟的展示环节中,小组代表表现优异,将调研结果和小组对调研结果的看法完美展示。其中在每组4分钟的答辩环节中,小组全体成员上台进行答辩,台下嘉宾与学员积极参与,针对调研展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台上学员有了调研结果的基础,对提出的问题做了较具深度的回答。台上台下的思想碰撞让嘉宾与学员都对调研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看法。

       在第六组的展示中,339份问卷揭示了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公益时的发放规则的现象,同学们大多是抱着能拿到公益时就好的态度参加活动或是只是看看、只是玩玩而已的态度,说明了相关规定的普及确实有待加强;深度访谈成为了第一组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采访彭子键、谢羽芳、杨煌盛、刘波、吕登萍、马静等几位学生代表,对于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奖学金的评定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制定了大致的评定标准和加分政策,十分注重实施。

 

图1-第三组在进行答辩

1-第三组在进行答辩

 

图2-第五组在进行答辩

2-第五组在进行答辩

 

       在接下来的嘉宾各抒己见环节中,姚鸿鹄向我们讲述了怀德奖学金建立由来的故事,希望学员们能通过这个故事对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彭子键建议大家开拓视野,多了解校外的公益时,并用星级志愿者的例子激励大家更多投入到公益活动中,他还提出,在调查之后,我们应通过更多的思考、讨论,整理别人的思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而身为南校区校学生会前主席陈凯煜则根据自己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提出在讨论话题时应把视野放得更开阔和应把学生工作放到组织中评价、寻找中立方了解学生干部身边人了解其日常工作态度和群众基础等建议,鼓励学员们从评奖出发点考虑进行更深入的调研。

 

图3-中山大学见义勇为优秀学生姚鸿鹄发表意见

3-中山大学见义勇为优秀学生姚鸿鹄发表意见

 

图4-南校区校学生会前主席陈凯煜发表意见

4-南校区校学生会前主席陈凯煜发表意见

 

       随后,在场的嘉宾进行了总结致辞。

       1)党支部代表马静对于公益时的发放依据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应该由学生而非老师来监督公益时的发放,中山大学的学生都有讲道德的品质,同学们参加公益活动要遵从本心,而不是为了奖学金或者其他的奖励,她还表示如果活动本身有吸引力,自然会有充足的参与者,并且公益时不应该为综合测评加分,这违背了公益的真正目的;认同不同年级对公益时应有不同的标准这一看法,并提出大一大二学生应多尝试参与不同公益活动,大三大四学生应根据学生情况给公益时设下梯度。

图5-党支部代表马静总结发言

5-党支部代表马静总结发言

 

       李俊彦对于优秀社团考核标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优秀社团的标准不该是量化的硬指标,因为社团有很多种类,社团活动开办的目标不同,用一个标准来评判未免有失偏颇。同时实施这个标准的过程是困难的,但标准能否很好的实施也是评判该标准是否合理的过程,而如何实施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杨煌盛对干部评优考核标准进行了总结,表示展示的学员们要明白优秀学生干部的意义,把它当成一种激励与表率;针对第一组、第四组的展示,他称赞第一组针对标准,第四组针对方式,两者互补解决评选学生干部问题的做法,认为组之间合作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调研的主题;当然也还针对两组的展示,指出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公信力。

       最后,郭燕老师对这场研讨会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是值得思考的;今天的三个主题总的来看都是在评定自己的付出和别人对你的认可,即付出和获得的问题。呼吁我们不要不断的去追求日新月异的外部标准而无所适从;每个人有不同的眼光,不能因为时间不同标准不同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从工作当中得到获得感远远高于别人的评价带来的满足感,所以做公益活动不是为了公益时,而是为了体验,为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获得感。作为学生干部要起到导向、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对自己标准的也要诚实可信,无愧于心。

图6-郭燕书记进行总结

6-郭燕书记进行总结

 

       至此,第三期骨干培训班第二次活动研讨会圆满结束。我们期待在下一次骨干培训班中看到更精彩的思维碰撞和灵感火花。也相信学员们经过这一晚的研究与讨论,对调研的主题有了更透彻的见解,也对于自己调研过程中的不足有了认识,会在接下来的骨干培训班活动中表现的更好,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优秀中大人。

图7-全体合照

7-全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