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宣讲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宣讲会:

时间:5月4日(周五)晚19:00-21:00

地点:丰盛堂(化工学院)A107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创建于1969年,属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中央事业单位。面向装备研制需求,重点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电子电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学科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工程研究,涉及200多个专业、70多个技术工种。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由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余个研究室和车间,以及配套的技术保障与后勤服务系统组成的结构布局,固定资产总额数十亿元。现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多个国家级学术团体理事单位。1997年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2000年建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拥有国内一流的材料研究能力和先进技术装备,科研任务饱满。具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超高真空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子束外延生长、自主研发的气固反应装置等组成的综合表面分析系统;具有世界先进的热电离质谱计、辉光放电质谱计、ICP发射光谱仪等高精尖设备;具备真空区域熔炼、电子束焊机、热等静压成型-烧结、高精五轴数控加工、材料表面改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多年来,不仅承担完成了大量国防科研与生产任务,还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973、核能开发等相关领域国际国内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为国家安全和材料研究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所40余年来,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6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70余项。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坚持“人才强所”战略,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发展体系,培养造就各类创新型人才。大力支持年青科技人员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积极选派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留学、进修或从事访问研究。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坚持每年选派科研骨干进行专业知识进修。目前,专业技术人员中20%具有研究生学历,30%为研究员或高级工程师;技能人才队伍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达20%。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部级中青年专家7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2010年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称号。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现有1个博士学位点和3个硕士学位点,具有“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核技术应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名。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职工提供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制,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工资体系为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任务和贡献决定收入。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占地1000余亩,建立了相对独立、条件完善的生活区,拥有国家三级乙等医院以及各种文体设施,职工生活环境优雅、舒适。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确立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科研所”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加强科研生产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优化科技资源,凝聚优秀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研究所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的辉煌。

 

江油概况

      四川省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经济圈北端,省辖县级市。距绵阳市40公里,距成都市150公里,距九寨沟350公里。目前通过绵(阳)江(油)景观大道、成(都)绵(阳)广(元)高速公路以及宝成铁路连接川内外,交通十分便利。2013年、2015年,成(都)绵(阳)乐(山)高铁和成(都)西(安)高铁将陆续通车,届时江油市将成为连接成都、西安等西部大城市的重要枢纽城市。

      江油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产业重镇,境内共有4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江油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自然环境风景秀丽,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之称,并且还是“中国火药之乡”。地貌以平坝和丘陵为主,处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长秋短,年均气温16.2摄氏度,气候温和。

2012年校园学术报告推荐表

七所人事教育处

   

主讲人姓名

罗文华

性别

技术
及行政职务

副所长
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1970年9月出生,研究员。先后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及中物院研究生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核学会同位素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氢同位素纯化分离及化学床充气等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专题十余项,先后荣获部委级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学术报告题目

单位简介及学科发展概况

报告性质

学术交流

目标高校

中山大学

院系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计划完成时间

1.5小时

学术报告摘要

    主要介绍单位综合概况。就研究领域内各学科发展及各学科能力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做重点介绍。诚挚邀请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同学参加并来我单位工作。

备  注

参加人员层次为博士、硕士(希望参加报告会同学专业涵盖材料相关、分析化学、环境相关、物理相关、机械相关和计算机应相关)


联系地址:四川省江油市华丰新村9-25联系方式

邮编:    621907

联系电话:(0816)36202353620233

    真:(0816)3360377

E-mail  rjc-cys@163.com